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蓝天之下祈丰年、丰收归来鱼满仓,鳞次栉比的渔家小楼见证人民的幸福生活,展翅高飞的海鸥寓意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喜迎党的二十大——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以来,别具北部湾海丝路风情的景象,被浓缩在一张张大大小小的画框中,呈现在慕名而来的全国观众眼前,上演了一场跨越古今、纵贯南北的精彩艺术对话。
画展现场。潘柯君摄
本次画展由自治区政协、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承办。从南宁预展中遴选出的87幅水彩画精品力作,布展在3个展厅。
步入展厅,冼小前的《海鸥》、张国楠的《归来鱼满仓》、张国权的《疍家珠女(组画)》、雷务武的《红土欢歌》、王可大的《渔歌》、黄超成的《有客人来》、包建群的《夕照老街》、肖畅恒的《北部湾之春》、黄华兆的《盛世海丝》、刘成的《海丝路古城之合浦》等优秀作品依次映入眼帘。广西水彩画艺术家以环北部湾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风情为主要创作符号,寻找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文化价值,创作出一幅幅精品力作,用笔墨和色彩展现了广西北部湾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建设成就,将“海丝路文化”所具有的美感特征发挥得淋漓畅快,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赞美,对时代的歌颂,充分彰显了广西水彩的新视角与新气象。
青年画家黄华兆向观众讲解《盛世海丝》创作过程。潘柯君摄
据介绍,“喜迎党的二十大——广西北部湾海丝路风情水彩画展”展现了广西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底蕴、文化源流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充分体现了被誉为“北部湾画风”的北海水彩画的艺术面貌和创作实力,有利于提升画家的创作水平。
“我是以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展现了郑和下西洋途经各国时的盛况,作品釆用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营造灵动气韵和水墨趣味,又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塑造光影效果,在写实和写意之间转换,形成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艺术风格呈现。”走进展厅,青年画家黄华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创作的三联画《盛世海丝》前聚集了许多观众,他站在画作前向观众讲解创作过程。黄华兆谈到,这幅画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既感悟于时代便创作回馈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要以自身行动,发挥自身特长去为伟大祖国献礼。同样,青年画家唐婧的《一起向未来》作品也入选此次展览。她介绍,在创作中,她时刻牢记“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画像、为广西画像”宗旨,寻找个性绘画语言,将现代工业符号化,人物与机械相互呼应,力求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
画展现场。潘柯君摄
连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艺术爱好者陆续走进展厅,驻足观看,细细品味。北京市民姬翔对此次水彩画展赞不绝口:“我虽然没有到过广西,但是通过展览深刻感受到广西的发展和变化,有机会一定要去广西看看。”(潘柯君、冯辉、覃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