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合浦还珠成语的来历 [复制链接]

1#

孟尝(?—),字伯周,东汉上虞丰惠镇人,官至合浦太守。在任期间,除弊兴利,复兴珠业,世称“合浦还珠”。

孟尝

青少年时的孟尝,努力砥砺自己的节操品行,出仕后在郡中担任户曹史。相传,其时上虞有个寡妇,极其孝顺地赡养婆婆。婆婆年老寿终正寝,这个寡妇丈夫的弟媳以前因对她嫌怨猜忌,就诬告寡妇对供养婆婆厌倦了,从而毒死了自己的婆婆。郡中不加寻访审查,竟给寡妇定了死罪。孟尝为此深入乡村,几经调查,知道了寡妇冤枉的情状,向太守作了详细的汇报。但太守不听孟尝的意见,没有为这寡妇重新审理。新任太守殷丹到任后,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殷丹听从孟尝的话,重审此案。待案情大白,立刻刑戮那个诬告的女子并祭扫寡妇的坟墓。孟尝后来对策孝廉以“茂才”的名目推举,被拜为徐县县令,治县有方,经时任交州刺史的同乡綦毋俊的推荐,升迁为合浦太守。

合浦产的珍珠是我国质地最好之品种,称“南珠”,或叫白龙珍珠。合浦珍珠驰名中外,历代皆誉之为“国宝”,作为进贡皇上的贡品。但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奸人采求珍珠,不知道法纪约束,珍珠逐渐徙到交趾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穷的人饿死在道路上。

孟尝到任后,革除前任弊政,为民兴利除弊,制订了顺应发展规律的施政方针:首先根据合浦地区历来“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个特点,针对前任颁行的闭关致贫的弊政,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要求人民有节制地开采珍珠,以保护珍珠的可持续生产。同时,开放和发展与交趾的边界商贸。这样做,不到一年,使原来“渐徙于交趾郡界”的珍珠“复还”合浦。珍珠生产的发展和贸易市场的开放,促进“商货流通”,一活百苏,地方很快就出现了富庶繁荣的局面。后来孟尝因病向朝廷请辞,朝廷召其入京,百姓拽住车驾请求他不要离任。孟尝既然不能登程,就搭乡民的船连夜暗中离去,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种地。邻近的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都愿意与他为邻,没多久,这个偏僻的荒野有了百余家邻居。孟尝年老还乡时,邻里诚恳挽留,以致无法脱身,只得与一些决意追随他的乡民趁着黑夜,悄悄乘船返回故里上虞。

孟尝还珠图

孟尝理政有方,深得朝廷同僚赞赏。东汉桓帝时,同郡人尚书左丞杨乔曾七次向朝廷上书推荐孟尝,要求朝廷起用。尽管杨乔以死相荐,但由于宦官作梗,朝廷均不予理睬,孟尝最终不被起用,卒于家中,享年70岁。“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在其骈文名篇《滕王阁序》中称“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

对清正廉洁、勤政于民的孟尝,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功劳。为了纪念孟尝,“合浦”曾改名为“廉州”,即寓“孟尝清廉”之意。孟尝离任后,为纪念孟尝“去珠复还”的德政,合浦官民曾先后建“还珠亭”、“海角亭”和“孟尝太守祠”。

座落在广西合浦县境内为纪念汉代合浦太守孟尝而建的“海角亭”

孟尝故乡人民为纪念孟尝,其家乡上虞通明乡曾改名为孟尝乡,孟尝的出生地改名为还珠村,孟尝故居旁一古桥称还珠桥。村边还建有孟公祠,中塑孟公座像;祠前还有孟宅亭,祠后有五开间的“还珠庙”,祠内有匾额,上书“感雨还珠”四个大字。卒后入上虞学宫乡贤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