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荔枝正在陆续上市,广西作为我国的荔枝主产区之一,三月红品种荔枝刚刚收市,妃子笑品种仍在等待中。今天桂农通想与大家说一说荔枝的历史。
荔枝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排在龙眼、香蕉、菠萝的前面,到现在已有多年的种植历史。
很多人没有想到,目前我国最早出土的荔枝皮、荔枝核,居然在广西,属于西汉时期的东西。
而出土的地方,不是广西荔枝最大产区灵山县,也不在荔枝主产区桂平市,而是在广西的浦北县以及北海市合浦县。
1)汉代:荔枝最早从越南引进中国
据查阅史料,中国最早记载荔枝的,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当时的文章中,把荔枝写为“离枝”。
据《三辅黄图》记载,“元鼎六年(汉武帝,公元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荔枝自交趾植百株”。
说的应该是汉武帝攻打下了南越(估计是现在的越南)后,就建起了扶荔宫,而荔枝作为一种“奇草异木”,从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一带,引种了上百棵到了宫内。
《东观汉记》中记载,“南海旧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埃,奔驰险阻,道路为患”,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东汉。
意为南海种植的荔枝与龙眼,为了献给皇宫,一路换人换马经过了不少艰险路途才到。
从这些旧时的文献中看出,早在汉代时期,荔枝就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珍贵贡品,为当朝的统治者所重涎、所享用。
2)唐代:皇宫的厚爱催生了无核荔枝
到了唐朝,荔枝由于其特有的美味,再次被当作朝廷贡品,再次为人尊崇并达到新的高峰。
大家一定记得杜牧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说的就是盛唐时期深受李隆基宠爱的杨贵妃,年年都要岭南进贡荔枝品尝。
还有张九龄、白居易,分别写了《荔枝赋》和《荔枝图序》。
由于朝廷的重爱,地方官吏不得不对荔枝重视起来,推动了当时荔枝品种与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据《北户录》记载,当时已经出现了无核荔枝。大家都没有想到吧,无核荔枝居然早在唐朝时代已经培育出来了!
正是有这样好荔枝的皇帝与贵妃,才刺激和促进了荔枝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3)宋代:写出了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
到了宋代,由于当时的荔枝种植水平在不断提高,我国的荔枝名声越来越响。
福建蒲田人蔡襄,写下了中国至今现存最早的一本荔枝学专著——《荔枝谱》。
据书中记载,当时福建所产的荔枝品种已经达到32个,各品种的荔枝的特点和产地、优劣都有了初步的评价。
这也说明,福建荔枝的栽培技术早在宋代就非常成熟了,并且在全国的名气不亚于岭南地区。
4)明代:荔枝栽种技术日趋成熟
到了明代,荔枝的种植越来越多,不仅面积多,品种也多。
根据明徐渤《荔枝谱》记载,福州郊区的凰岗一村,荔枝就有很多品种,荔枝树竟达到了数百万棵之多。
当时的果农,就已经掌握了高空压枝繁殖技术。邓道协的《荔枝谱》中是这样记载的:
“荔枝原无用核种者,皆用好枝刮去外皮,以土包裹,待生根如毛,再用土覆一过,以腊月锯下,至春遂生新叶。”
意思是:选取表现好的荔枝枝条,刮去一圈树皮,再用湿泥包住,等到刮皮的枝条生出如毛发一样的根须后,再加泥将根须包过。等到年底连泥锯下育起来,春天时就可以生出新的枝叶种下地了。
这种荔枝高空压枝繁殖技术,至今还有人采用,为的是快速结果,并且能最大限度保持母树的的优良特性。
随着荔枝生产的发展、品种的增多,有关荔枝的专著也越来越多。
如徐渤所著的《荔枝谱》中,记述了许多荔枝优良品种,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不少地方还在栽培。
想了解更多水果趣事吗?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