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位背父求学,以763分考上武大的广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zhiliao/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被广为传颂。自古以来,孝顺的事迹数不胜数,前有晋代王祥的卧冰求鲤,后有唐代唐夫人乳姑不怠。

孝顺老人不仅能使家庭和睦,还能为下一代树立正确的榜样。当今社会,虽然节奏快速,但是也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人,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背父求学的黄来女,15年前,她以分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瘫痪的父亲,如今15年过去,黄来女过得怎样呢?

父爱如山

年黄来女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一个贫困家庭里,当时大部分人都不是很富裕,有时候连温饱都保证不了。而黄来女的家庭更是贫困中的佼佼者。

黄来女的祖母常年卧病,需要人照顾,她的母亲不能出去打工赚钱,因此全家四口人落在父亲一个人肩膀上。即使生活清贫,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好歹还算平和安定。年幼的黄来女有一段时间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这种安定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黄来女四岁时遭遇了一次饥荒,她的祖母在这次饥荒中去世。

有个词叫祸不单行,黄来女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这个原本就缺少粮食的时候,她的父亲又恰逢这个时候失业,这让黄来女的本来困难的家庭更雪上加霜。

太清苦的生活令黄来女的母亲终于无法忍受,丢下他们一家人独自跑了,从此之后音讯全无。黄来女的父亲却没有向她的母亲一样丢下她,他用自己无私的父爱温暖着黄来女被母亲抛弃受伤的心灵。自此只剩了他们父女二人相依为命。

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孩子生活,难度可想而知。

黄来女的父亲忠厚老实,平日也是做点劳力生存,但当时的他并没有正式工作,只好带着黄来女四处流浪,靠着四处做零工来维持生活。

在黄来女到读书年纪的时候,因为囊中羞涩和户口原因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学。父女二人只好在垃圾堆里捡些课本纸笔,靠着黄来女父亲浅薄的见识来教导黄来女。

因为从小经历,黄来女格外懂事。经常帮着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金榜题名

后来黄来女户口问题得以解决,她终于可以和同龄孩子一样在课堂里学习了。

学习上,她永远是班级第一名,生活上,她乖巧懂事,经常帮助父亲做家务,从来都不让父亲为他操心。看着如此懂事的女儿,黄来女的父亲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次干活都特别卖力,也为后面的事情埋下了种子。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

年,黄来女以分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考上武大的喜悦同时也让父女二人对高昂的学费感到忧愁。幸好武汉大学为黄来女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给她减免了所有学费。

同学们,老师们的热情和关爱,武汉大学的一系列措施都让黄来女父女二人感受到了许久未感受过的温暖。

背父求学

“爸爸,等我长大了,就带你去吃所有好吃的,所有好玩的。”小小的黄来女曾经这样对她父亲说道。父亲虽然知道这些好吃的好玩的都是黄来女自己内心的希望,但还是高高把女儿举过头顶,大笑:“我就等着享受我闺女的清福咯!”

然而黄来女的父亲还没能等到女儿有能力让自己享清福,自己就先倒下了。

年,因为常年劳作不注意,黄来女父亲在一次工作中突发脑溢血导致右肢瘫痪。

父亲突发脑溢血的消息传到了黄来女的耳中,宛如晴天霹雳。她脑袋里一直重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她一点也不想变成书里写的那样,等她想要孝顺父亲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

她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并且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学习。

她开始过上了每天起床为父亲洗漱,然后赶往学校,间隙时间照看望父亲,晚上打零工赚钱这样忙碌又辛苦的日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是黄来女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她的父亲在她精心的照料下逐渐好转,如今已能下地走路,不可谓是医学奇迹。

后来她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工艺工程师,薪资可观。父女二人的生活才总算得到改善。

如今的黄来女事业有成,她的父亲身体也越来越好,她也让实现了自己让父亲过上好日子的理想。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扶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孟子作为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第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于是搬家。

第二次,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在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家。

第三次,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再次搬家让孟子感受最深,他终于体会到母亲的深意。孟子后面在这里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能只有当我们成为父母后,才能切身处地地感悟到自己父母的艰辛和无私伟大。

“乌鸦尚知反哺”,事实上求学成功后的我们,又真的做到了回报父母吗?即使他们根本不求回报。就像《常回家看看》里面的歌词一样,老人不图儿女回家做多大贡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是社会里,每天忙于奔波,不说侍奉父母左右,常回家看看又是否做到?

小结: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只有牢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时刻牢记父母的有生之年,我们能做什么。从小事做起,善待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让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老者安之”,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