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合浦县方言概况 [复制链接]

1#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84869.html

秦汉以来,不同地区的移民先后迁居合浦,语言多样。年,合浦县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属于粤方言的廉州话、白话,属于客家方言的涯话,属于闽方言的*话、黎话以及系属尚有争议的“海边话”。

廉州话

史籍可见的廉州话最早记载出自乾隆《廉州府志》,至于年版《合浦县志》以及《北海市志》等地方史志常引的“俗有四民”史料与廉州话的关系还有待继续研究。合浦县说廉州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廉州、*江、沙岗、西场、乌家、星岛湖、石湾、石康、常乐等镇及闸口镇少部分地区。

廉州话的使用人口目前缺乏准确统计,学界常使用的万之说出自《廉州镇志》(年),《岭南文化百科全书》(年)则有万之说。根据年合浦县人口情况来看,廉州话主要分布地区的人口约为60万。

各乡镇的廉州话存在一定差异,较为明显的区别是石湾、石康、常乐三个镇主元音[a]单独作韵母时发音部位不靠后,石湾、石康、常乐三个镇的居民自称“麻佬话”。这种语音常被其他乡镇的居民视为“不正宗”,“麻佬话”一称也被误解为客家人对廉州话的蔑称。

白话

白话过去是全合浦县机关单位的“通语”,国家推广普通话后,逐渐被普通话代替。合浦县以白话为母方言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口镇、闸口镇部分村以及国营农、林、渔场。闸口镇的白话与邻近北海市铁山港区的南康话(客话)接近。

涯话

涯话又名新民话。“涯话”得名于客家话的第一人称单数读音,俗写为亻厓,本字就是“我”,这是语音的历史演变:果摄开口一等上古时代读ai,今多读o,仅有“我”等个别字保留上古音,民众因此创造俗字。“新民话”得名于客家人迁入廉州府的时间较晚,相对原先的汉族居民来说是“新民”。

合浦县说涯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闸口、公馆、白沙、曲樟4个乡镇和常乐镇的少部分地区。合浦县的客家话大体分为两种,视其受粤方言影响的程度有别:以公馆镇为代表的一种受粤方言影响较小,以白沙镇为代表的另一种受粤方言影响较大。如“蝙蝠”一词,公馆话称为“匹婆”,白沙话称为“飞鼠”。

*话

*话得名于明代卫所*户。明王朝实行卫所制度,卫所单独立籍,独立于民户之外,世代为*,不得改籍,一人为*,全家随迁。合浦县说*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口镇的永安、山东、山西、山南、丹兜以及白沙镇的沙尾等村,以永安*话为代表,因永安村为明代永安守御千户所的所在地之一。合浦*话目前不是濒危方言,但一些过去说*话的村现在已不说*话。

黎话

黎话与少数民族语言黎语名近实异,黎话是闽方言的一种,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称为“东语”,今湛江市官方定名“雷州话”,民间一般称为“黎话”。合浦县说黎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口镇水东村委辖下个别自然村。

海边话

合浦县说海边话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闸口、白沙、山口、沙田等镇的沿海地区。“海边话”也可称为“海话”,这是他称,为非渔业人口对渔民(海佬)方言的泛称,实际上有好几种方言。闸口镇的海边话又名“瓦话”,因第一人称保留“我”字的古音而得名,是粤方言的一种。沙田镇的海边话,母语者自称“百姓话”,因该方言将农民称为“百姓”而得名,系属有争议,年版《合浦县志》认为是闽方言,《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年)认为是粤方言。

其他

乌家镇瓦联村委的闽方言岛早在《广西钦州地区的语言分布》(年)便有提及,至今无调查报告。波米话主要分布在闸口镇部分村,因特征词而得名,疑似粘合语,目前无调查报告,仅《廉州话考论》(年)有简单提及。

白沙镇充美村委辖下有两个自然村的居民说“麻佬话”,是否为廉州话未有调查。合浦县沿海地区有“临高话”的说法,是否与海南的临高话相同以及具体的分布地点,未有调查。

作者:合浦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刘显钊

※文章禁止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