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东汉士燮割据集团的崛起神渡说广西广东
TUhjnbcbe - 2024/3/5 17:56:00

一.西汉交趾刺史部的设立:

1.“南越国吕嘉之乱”:

本是西汉南越国的功臣——南越国丞相吕嘉,先后辅佐了三位南越王,对南越国赵氏王室忠心耿耿,为南越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在“南越王是否要进长安觐见天子”的问题上,与南越王赵兴和南越樛太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公元前年夏季,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了叛乱,诛杀了南越王赵兴和南越樛太后,是为“南越国吕嘉之乱”。

2.南越国灭亡:

“南越国吕嘉之乱”,南越王赵兴和南越樛太后被丞相吕嘉诛杀,而丞相吕嘉也成为了乱臣贼子。这给了西汉朝廷干涉南越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于汉武帝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于是垂涎南越国已久的汉武帝刘彻,终于师出有名。公元前年冬季,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楼船将军率领大军前往南越国镇压“吕嘉之乱”。

3.汉武帝在南越国故地设置“岭南九郡”:

南越国“吕嘉之乱”果然没能维持多久,就被西汉伏波将军和楼船将军轻松镇压。然而“吕嘉之乱”被镇压后的南越国,因为赵氏皇室成员在政乱中已经死绝,所以没有王位继承人的南越国也就就此灭亡,汉武帝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兼并了南越国。公元前年,汉武帝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了九个郡,分别是:南海郡、郁林郡、珠崖郡、苍梧郡、九真郡、合浦郡、交趾郡、儋耳郡、日南郡,这九个郡被合称为“岭南九郡”。

4.汉武帝设置交趾刺史部,统辖“岭南九郡”:

西汉初期,一直沿袭秦朝旧制,天下采取的是“郡县”行政区划制度。同时西汉的行政区划制度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为西汉初期需要安置大量的开国功臣,所以分封了大量的异性诸侯王国和刘姓皇室诸侯王国。所以西汉初期的行政区划制度,其实是“郡县”与“诸侯国”并存的。而至汉武帝时期,天下的诸侯王国大多已经被汉朝中央兼并,重新设置为郡县。其次英明神武的汉武帝又为了削弱“郡”一级的实力,因此也在不断的减小郡的规模,不断的增加郡的数量。

所以至汉武帝时期,天下“郡”的数量已经远超开国时期的36个,达到了一百个。而“县”的数量则还要更多,约达到了个至个。“郡”和“县”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再采取原先的“郡县”行政区划制度,则朝廷明显是管理不过来了的。于是在公元前年的时候,汉武帝在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分别管辖全国的一百多个郡和一千多个县。其中原南越国故地所设置的“岭南九郡”,为交趾刺史部管辖。交趾刺史部治所苍梧郡广信县,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东汉十三州

二.士燮带领士氏崛起,成为交趾刺史部的实际控制人:

1.苍梧郡士氏: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记载:“六世至燮父赐,桓帝时为日南太守。”士燮,汉朝交趾刺史部苍梧郡广信县人,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士燮所在的士氏是苍梧郡当地的豪族,士燮的父亲是士赐,在汉桓帝时期曾任交趾刺史部日南郡太守。而到了士燮这一代,有四兄弟,士燮是大哥,其之下还有三个弟弟,分别是:士壹、士、士武。

2.士燮崛起,官居交趾刺史部交趾郡太守:

《三国志》记载:“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除巫令,迁交阯太守。”士燮年轻时聪颖好学,曾师从谏议大夫刘陶学习《左氏春秋》,有博学通古之才,历任尚书郎、巫县县令。东汉中平四年(即公元年),汉灵帝刘宏任命士燮为交趾刺史部交趾郡太守。交趾刺史部的刺史,是东汉太尉朱儁之子朱符。此时的交趾刺史部所辖郡数由9个降至7个,分别是: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阯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原儋耳郡、珠崖郡废弃,由合浦郡实行遥领。

东汉末期天下各路诸侯

3.东汉对交趾刺史部的影响力、控制力大为减弱:

《三国志》记载:“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士燮任职交趾郡太守之时,交趾刺史部刺史朱符的弟弟是豫章太守朱皓,被中郎将笮融所杀,强占去豫章太守一职。朱符闻讯后大怒,在交趾刺史部各地横征暴敛、课以重税、筹措军费,打算提兵北上要为自己的弟弟朱皓报仇。不成想交趾刺史部刺史朱符的的暴政,引得当地百越人的不满,反而被当地百越人所杀。

由于交趾刺史部位于东汉南疆边陲,远离东汉中枢,远在千里之外。再且东汉末期宦官和外戚的常年争斗、中原混乱,汉灵帝早已经被搞得焦头烂额、应接不暇。而且交趾刺史部多年来也较为混乱,因此此时西汉朝廷对交趾刺史部的影响力、控制力都是大为减弱。

4.举荐弟弟任九真、合浦、南海太守,士燮成为交趾刺史部的实际控制人:

《三国志》记载:“燮乃表壹领合浦太守,次弟徐闻令领九真太守,弟武,领南海太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汉士燮割据集团的崛起神渡说广西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