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圣大刀胜美酒,千锤百炼被醉倒。偃月神韵唯我扬,痴心不改呵护好。倘若邀请去执教,舍命陪君练到老。古稀之年酬壮志,意气风发传国宝。”在北海市合浦县,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刀法——关圣大刀刀法。关圣大刀刀法第三代传承人、合浦武术名家冯维华作此诗表达自己的关圣大刀传承梦。
“浩气存大地,英风冠古今”。关圣大刀刀法是合浦“武圣宫”遗存下来的优秀大刀套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传至今。该刀法演练动作干净利落,舒展大方,强身健体,于年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圣大刀重释光彩
刀法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圣大刀刀法既是珠乡的特色,又是北海的名片。年,享有广东“南方五虎将”美誉的赖成己宗师从广州回合浦县城开设中医骨伤科诊所及创办合浦珠光国术社,期间发现武圣宫遗存的关圣大刀刀法尘封已久,濒临失传,便与高徒陈同庠在合浦县走访探问、挖掘整理、完善编修,让刀法重释光彩,擦亮北海文化名片。
关圣大刀刀法以民间偶像武圣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为原型武器,使用大关刀作为器械练习,练习时穿练功服和练功鞋。现存传统刀谱有五段三十八式,另有方便入门学习的“入门套路二十二式”,进阶及竞赛的“竞赛套路二十八式”。其步法主要有弓步、马步、虚步、歇步、独立步和提膝步等,刀法则有劈刀、砍刀、撩刀、拦截刀和转花刀等,主要招式动作包括提刀上马照头劈、撤步怀中抱宝刀、右左转撩过五关、胸背花转上步斩、策马加鞭追穷寇、蹬脚把击连环劈等等。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
记者了解到,关圣大刀刀法不仅可以防身自卫,还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持续练习可增强手脚的协调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反应能力,使全身肌肉强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经常练习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陶冶个人情操,增强自信,使习练者的身心气质发生根本性的积极改变。
关圣大刀珠乡结缘
冯维华是土生土长的珠乡人,今年72岁。他不仅是关圣大刀刀法第三代传承人,还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武术六段)、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合浦县杨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总教练,崇左市宁明县花山武术馆馆长,合浦县东山寺武术团团长、总教练。
冯维华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武术情有独钟,年仅6岁就开始练腰腿功、翻跟斗,8岁耍拳脚、舞棍棒、练刀枪,他在当时的廉州老街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回忆说,廉州老街时常有商人聚集练习武术,本就爱好武术的他便有了更多机会向这些练武前辈讨教,练习各家武术套路。年,在家人的引荐下,冯维华成为南拳名家、关圣大刀刀法第二代传承人陈同庠的徒弟,从此结缘关圣大刀刀法。通过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关圣大刀的步法、刀法及各招式动作等,并向社会大力传授推广。
近日,记者来到冯维华住处采访他时看到,其家中藏品馆整齐摆放着各种练武道具,各式刀剑、月牙铲等,每个角落都呈现出他对武术、刀法的痴迷。在冯维华住宅顶楼阳台,鲜花锦簇的一片空地便是他如今每日练习的场所,近5斤重的大刀是他的心爱之物,伴其走好传承路。冯维华告诉记者,练武60余年,他不曾懈怠,哪怕如今年迈七旬,还是一如既往地练习,不枉儿时的梦想和尊师的教导。他要将关圣大刀刀法发扬光大,继续传承,让刀法在世间永远留存。于是,年,冯维华走上关圣大刀刀法教学之路。
随着关圣大刀刀法的广泛推广,该刀法越来越得到社会熟知、认可和学习传承,跟随冯维华学习此刀法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0人升至如今的多人,学生小的年仅6岁,大的已有85岁,分别来自北海、崇左、南宁等地。一直以来,由于没有专门练习关圣大刀刀法的场所,冯维华和学生们只能以寺庙、广场、家中阳台等为“教室”开展传习。教授过程中,冯维华还凭借以往打铁、修理器械的经验,亲手为学生制作大刀,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刀法。十多年来,冯维华视关圣大刀刀法的传授为一项公益事业,不收取教学费用,致力于传授好独特技艺。每逢暑假,学生们便相聚合浦,随冯维华练习刀法。
“练武几十载,我的坚持与家人的支持密不可分,他们以实际行动陪伴着我传承独特技艺。”冯维华感慨道。自结婚后,冯维华的爱人便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传承梦,在冯维华的指导下,妻子娴熟地练起了关圣大刀刀法及杨氏太极拳。儿子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关圣大刀刀法,与父亲同为该刀法的传承人。除此之外,冯维华还用心培养子孙学习关圣大刀刀法的兴趣,亲自为孙女们制作刀具带领她们练习刀法。
刀法技艺无私传承
在冯维华家中的藏品馆,除了各式各样的练武珍藏道具,他带领徒弟参加各类比赛所获得的荣誉也格外耀眼。十多年来,他带着团队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赛事,在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第四届中国—东盟武术节、第五届中国—东盟武术节等赛事中向各地展示我市关圣大刀刀法风采,取得优异成绩。期间,冯维华注重关圣大刀刀法的推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