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皇后吴氏(?-年或年),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吴辉之女,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吴夫人有胆识,能决断,是孙策平定江东和孙权当政前期诸多军政问题的“定议”者,对孙吴立国江东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夫人致力于缓和孙策与江东土著的关系,改变一味杀戮的残暴政策。受其影响,孙权在张昭等人辅助下优遇士人,开启了孙吴的“江东化”进程。建安五年(年),孙策遇刺身亡,事起仓促,吴夫人笼络流寓人士代表,如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等人,以辅佐孙权。对武将代表周瑜,吴夫人“使权以兄奉之”,又以会稽余姚人董袭为腹心。七年,曹操命孙权“质任子”,这关乎孙氏江东政权的未来走向。对此,张昭等文臣“犹豫不能决”,周瑜则表示反对,最终吴夫人明确表示“公瑾议是也”,于是“遂不送质”,避免了孙权纳质成为曹操附庸的窘境。
孙权称帝后追尊吴夫人为武烈皇后。《三国志》中称之为孙破虏吴夫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氏的父亲名为吴辉,字光修,曾为汉奉车校尉,丹阳太守。吴夫人父母早逝,吴夫人和弟弟吴景居住在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
后来,孙坚听说了吴夫人才貌双全,想要娶她为妻。吴夫人的亲戚们讨厌孙坚,认为孙坚为人轻浮、狡诈,将要拒绝孙坚的要求,孙坚感到非常羞愧和遗憾。吴夫人对亲戚们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我这个小女子而招惹祸事呢?如果他(指孙坚)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
于是吴夫人便嫁给了孙坚。在熹平四年(年)生长子孙策;光和五年(年)生次子孙权;光和七年或中平元年(年)生三子孙翊;又生幼子孙匡(生年不详)以及一个女儿。
辅子迁徙
中平元年(年),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将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随朱儁南征北战。
中平六年(年),汉灵帝逝世,时任长沙郡(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吴夫人一家搬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
初平二年(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杀死,吴夫人一人抚养年幼的孤儿们,严格地教诲诸子。不久吴夫人一家迁往江都,曾受到张紘的照顾。
初平四年(年),孙策离开江都准备去寿春投奔袁术,当时吴景任丹杨郡(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太守,但未到任,留在吴郡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于是派吕范带家人迁徙到曲阿。
兴平元年(年),孙策受命为袁术攻打庐江,刘繇深怕为袁术、孙策所吞并,产生误解、猜疑。但孙策的家人都在州中,于是,朱治到曲阿迎接吴夫人及孙权等幼弟,侍候赡养。
后来在孙策征讨江东的时候,吴夫人从曲阿迁往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又迁往九江的阜陵县(今安徽省全椒县附近)。年(兴平二年),孙策击破刘繇后,派部下陈宝到阜陵接吴夫人和弟弟们回曲阿。后来孙策驻扎在江东的中心城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夫人也因此回到了故乡。
救护名士
孙策平定吴郡、会稽郡时,诛杀当地的英雄豪杰。此时吴夫人较为清醒,并利用她特殊的身份,劝导孙策,拯救了一些名士的生命。
当时乌程有邹他、钱铜及从前合浦太守嘉兴王晟等人,各自聚集了一万多或数千人,带领军队讨伐孙策,都被攻破了。吴夫人对孙策说:“王晟曾经与你父亲升堂,现在他的各个子孙兄弟都已被诛戮,只留下他一个老年人,有什么可担心的。”于是放过王晟,其他诸族都被诛杀。
孙策的功曹魏腾,因为违背孙策的主张而遭责备,孙策甚至想要杀了他。士大夫们忧虑惊恐,但想不到办法救魏腾。吴太夫人知道后,靠在一口大井边,说孙策刚征服江南不久,还没有完全成功,应当对贤士以礼相优待,忘却他们的过失而凭他们的功劳加以录用;又说魏腾于公并没有错,如果孙策杀了他,日后众人都会背叛;最后她说,如果孙策不听她的话,她就先投井自尽,以免看见日后众叛亲离的下场。孙策大惊,只好放了魏腾。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助治军国
后来等到孙策去世,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吴夫人担心此事,又引见张昭以及董袭等人,问江东是否可以保全,以观察众人的态度。董袭回答说:“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昔日讨逆将军对民众有恩,现在讨虏将军继承基业,大小事务由张昭主持,我等为爪牙,现在是地利人和的时机,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众人都赞赏他。
于是吴夫人又参与孙吴政权的决策,辅佐治理军国大事,特别有帮助[11]吴夫人因为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多次向张紘与张昭表达感谢,嘱咐他们辅助的大义。每当有秘密的提案、重要的问题、朝廷的上表文以及对下诸郡的命令,以及与近邻势力的外交,实际是吴夫人命令张紘和张昭负责草创撰作的。
去世追尊
建安七年(年)或建安十二年(年),吴太夫人去世。临终前,召见张昭等人,嘱托后事。吴夫人去世后,与夫君孙坚合葬,两人的合葬墓位于今苏州盘门外青旸地,俗称“孙王坟”。
黄龙元年四月丙申日(年5月23日[28]),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后改孙坚“墓”为“陵”,号“高陵”。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同时追尊母亲吴太夫人为武烈皇后。
轶事典故
梦怀日月
东晋时干宝所编的《搜神记》记载了吴夫人怀孕孙策和孙权的传说:吴夫人第一次怀孕时梦见月亮进入自己的肚子,就生下了孙策。第二次怀孕时梦见太阳进入自己的肚子,又生下了孙权。她把她的梦境告诉了丈夫孙坚,孙坚大为高兴,说:“日与月是阴与阳的精华,是极贵的象征,我的子孙何其兴旺啊!”
于吉之争
《江表传》记载,孙策在治理江东和吴郡的末期,逮捕了传教行医的道士于吉,想要杀掉他。很多人同情于吉,他们让妇女们拜见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请她救于吉。吴太夫人便对孙策说,于吉为将士们治病疗伤也是为了帮助孙策的军队,不可以杀。但孙策不听,终于将于吉杀害。该事件后来被罗贯中写入《三国演义》,并加以神化,成为演义中孙策的重要死因之一。
送任决策
《江表传》记载,在吴太夫人去世的那一年(建安七年,即公元年),击破袁绍不久的曹操兵威日盛,写信给孙权,让他送人质到东汉首都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群臣都犹豫不决。孙权不想送人质,便与周瑜两个人拜见吴太夫人,以求定夺。周瑜坚持认为不能送人质,并对太夫人和孙权陈述利害。吴太夫人也认为周瑜说的对,又因为周瑜与她死去的长子孙策同年,让孙权把周瑜当成兄长来对待,最终决定不送人质。
人物评价
陈寿: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会稽典录》:夫人智略权谲,类皆如此。
田余庆:张昭、周瑜共挽危局的这个阶段,太妃吴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她在筹思军国大事时首先是以确保江东为虑的。
家庭成员
兄弟
吴景,吴夫人弟,孙吴势力早期重要将领,官至扬武将军,领丹阳太守。
侄
吴奋,吴景子,官至吴郡都督,封新亭侯。
吴祺,吴景子,袭封新亭侯,转封都亭侯。
侄孙
吴安,吴奋子,袭封新亭侯。
吴纂,吴祺子,袭封都亭侯,妻为滕胤女。
子女
子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长沙桓王。
孙权,字仲谋,孙坚次子,孙吴开国皇帝,即吴大帝。
孙翊,字叔弼,孙坚三子,官至偏将军,领丹阳太守,后被部下杀害。
孙匡,字季佐,孙坚四子,妻为曹操弟女,早逝。
女:孙氏。
相关争议
家庭情况
据《江阴吴统宗源流考》,吴夫人是春秋时期吴国第一位国王寿梦第四子季札的直系后代。季札的后代们本应为姬姓,吴国被越国灭亡后,改以国号“吴”为姓。季札虽然两度将吴国王位让出并流亡国外,但他的子孙繁衍发达,吴姓的各支族谱大多称出自季札之后,吴夫人也不列外。吴夫人的祖父是季札的直系后代吴允承,父亲是吴惴,她有个弟弟叫吴景,还有正史上没有记载的哥哥和妹妹,哥哥叫吴熊庆,妹妹就是《三国演义》中随着吴夫人一起嫁给孙坚的吴国太。
吴惴夫妇过早去世,长子吴允承继承家业,次子吴熊庆则带着姐姐(吴夫人)和妹妹(吴国太)往南迁居到吴郡下辖的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三人就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正史中虽然记载了吴夫人和弟弟吴景迁居钱唐,但没有记载她还有哥哥和妹妹,也没有记载她的妹妹和她一起嫁给了孙坚。
死亡时间
《三国志》记载武烈皇后死于建安七年,《资治通鉴》记载武烈皇后病逝于建安十二年(年)。晋人虞喜据会稽贡举薄中建安十二年(年)、十三年无记载,认为是孙权为母守丧的缘故,以此推测吴夫人应死亡于建安十二年。
女儿身份
在《三国志》里,提到吴夫人共生四子一女,然而《三国志》中也提到孙权共有两姐一妹,并没说明哪个是吴夫人所生。《三国演义》亦提到前者,并称吴夫人所生女儿名为孙仁,但同样并没有提及后文出场的孙夫人是否就是这里提到的的孙仁,同样不能确认孙夫人是否是吴夫人所生。
后世纪念
主词条:苏州报恩寺塔
孙权称帝后,为了报答母恩,于赤乌年间(年-年)在吴太夫人的故居(今苏州市人民路北北塔公园内)建造佛寺,名为“报恩寺”,南朝梁和南宋时两次重建,又经历代兴废,现寺已不在,仅存宝塔,塔名报恩寺塔,今俗称北寺塔,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参考资料
[1]《三国志孙权传》)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
[2]《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
[3]《太平寰宇记》:吴煇字光修,丹阳太守,吴景父也。
[4]《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曰: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
[5]《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6]《建康实录》:后(孙)坚薨,夫人家于舒,抚育孤幼,严于母训。
[7]《三国志·吴书·孙策传》: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何俱就景。
[8]《三国志》: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遣将陈宝诣阜陵迎母及弟。
[9]《会稽典录》曰: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
[10]《吴书·董袭传》:策薨,权年少,初统事,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袭对曰:‘江东地势,有山川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众皆壮其言。”
[11]《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
[12]孙权初承统,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难,深怀忧劳,数有优令辞谢,付属以辅助之义。每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与四方交结、常令紘与张昭草创撰作。
[13]《三国志吴主传第二》七年,权母吴氏薨
[14]《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建安七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合葬高陵。
[15]《搜神记》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
[16]《江表传》曰: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17]三国志·国学导航·-01-12[引用日期-08-18]
[18]《会稽典录》:夫人智略权谲,类皆如此。
[19]《三国志·吴书·孙破虏吴夫人传》八年,景卒官,子奋授兵为将,封新亭侯,卒。吴书曰:权征荆州,拜奋吴郡都督,以镇东方。吴书曰:祺与张温、顾谭友善,权令关平辞讼事。子安嗣,安坐党鲁王霸死。奋弟祺嗣,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
[20]《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坚四子:策、权、翊、匡。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吴录曰:尊坚庙曰始祖,墓曰高陵。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
[21]《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
[22]《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二零七年)权母吴氏疾笃,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而卒。
[23]《志林》曰:按会稽贡举簿,建安十二年到十三年阙,无举者,云府君遭忧,此则吴后以十二年薨也;八年、九年皆有贡举,斯甚分明。
[24]《三国志》: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
[25]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陆凯传第十六》裴松之注引《吴书》:翥弟祕,权以姊陈氏女妻之,调湘乡令。
[26]《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
[27]孙坚吴夫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历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引用日期2-02-17]
[28]《三国志·吴主传》: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吴王太子登为皇太子。将吏皆进爵加赏。初,兴平中,吴中童谣曰:"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