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西法治日报刊登了钦北区人民法院大寺法庭负责人李钦城的人物专题报道,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了这位坚守初心的法官“医生”李钦城。
法官“医生”?
为什么法官会是医生?
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想必大家都已经好奇不已,
接下来,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钦城法官~
法
官
医生
judge&doctor
李钦城
“李法官得奖了!”那桑村的村民们难以掩饰喜悦之情,纷纷奔走相告。
村民们口中的李法官,便是钦州市钦北区人民法院大寺法庭负责人李钦城。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对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的通报》,李钦城荣获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在钦北区大寺那桑村,几乎没有人不认识李钦城,村民都称他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办案的好法官”。
自治区人大代表、那桑村的村支书韦树全说,“李法官是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他和我们村民的关系都特别好,和大家打成一片。而且,他办的每一个案件都十分认真,也非常有热情。‘全国先进’这个荣誉他当之无愧!看到他得奖,我比自己得奖了还开心”
01
年少立誓守正义勤学终圆法官梦
李钦城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娃,从小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的交通极其不便,只有一条泥泞小路通往外界。李钦城家境贫寒,身为家中长子的他从小就特别懂事,读书十分刻苦,因为他希望自己将来能走出大山,并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李钦城的家
李钦城的父母在自家房屋后面的小山头种植了一片荔枝、龙眼树,一家人勤勤恳恳,虽然日子清贫,但也过得有滋有味。
年,趁着李钦城父母外出,心怀不善的村霸便组织了一队人,烧毁了他家里种植的果树,并侵占山头,在上面种植上了速生桉。李钦城的父母多方投诉,但是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并没有进行过土地确权登记,也没有和村民小组签订有书面的承包协议,导致关于土地的诉求难以实现。
父母的悲伤和无奈让他都看在了眼里,彼时的他正在上学,对于家里的这一遭遇也是无能为力。但是,正是因为这件事,李钦城第一次萌生了将来要做法官的念头。“将来我一定要做法官,保护像我父母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为他们主持公道,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李钦城暗自在心中立下了誓言。
年少时的李钦城(右)
李钦城读的是法律专业,但是,要做法官,还得通过司法考试。为了实现法官梦,李钦城大学毕业后便努力备战司法考试。他每天都认真学习十个多小时,到了夜里便枕着讲师的音频入睡。他不放过任何一分一秒的休息时间,在床上、餐桌边的墙上、厕所里都贴满了写有知识点的小纸条,以便随时随地学习,巩固加强记忆。这样的学习强度,李钦城坚持了整整一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钦城在年以分的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第二年,李钦城考入合浦县人民法院,成为了一名审判员。
他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法官。
02
双语桥梁畅沟通定分止争促和谐
“作为法官,我们要用真心实意来对待群众,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待他真诚,他便会拿你当知己,对你掏心窝,这样,工作开展起来也就顺利了。”
李钦城成为审判员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语言不通。合浦县当地人大部分都说的是廉州话,有些年纪大的当事人根本不会说普通话,而李钦城是壮族人,也不会说廉州话。这样一来,语言不通,沟通便有了麻烦。
李钦城认为,为当事人解决纠纷,沟通是最为关键的,而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因此,为了更好地与当事人交流,做好法官的工作,李钦城一有时间便向同事请教学习说廉州话。
在一次开庭中,一位大爷听到他的口音,便带着抵触情绪地说:“你不是我们本地人,我无法信任你。”听到这句话,李钦城马上用廉州话和他交谈。李钦城温和地说:“虽然我不是当地人,可是我会说你们的方言,如果你觉得说普通话难以表达清楚你的意思,你就说方言吧,我听得懂,我用廉州话和你交流,这样你也听得懂我说了什么。”
听到李钦城法官用自己的方言和自己沟通,大爷一下子就放下了戒备心,开始向李钦城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随后,李钦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大爷化解了矛盾纠纷。大爷离开的时候,非常开心,他握着李钦城的手摇个不停,激动地说:“你虽然是个外地人,可是还愿意学习我们的方言,可见你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的,所以我信任你,我相信你一定会公平公正办案的!果然,你帮我调解好了这个事,非常谢谢你!”
这次的经历让李钦城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语言在司法办案中的重要性,他更加坚信,法官在定纷止争时使用当地语言对于化解矛盾纠纷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和非常重要的意义。
几年后,李钦城工作调至钦北区人民法院大寺法庭。大寺法庭所在的辖区是钦州市壮族人口主要聚集区,壮族人口占70%以上,是钦州市壮族人群主要聚居区。作为一名壮族人,李钦城为能够回到壮乡为家乡的老百姓服务而感到欣喜不已。
到了大寺法庭之后,他听同事说的最多的便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困扰,辖区内的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土地纠纷、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传统民事纠纷为主,而传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当地的中老年壮族同胞大多数都不会说普通话,如果法庭的工作人员也不会说壮话,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有时候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壮族人,李钦城觉得,自己必须为大家搭建沟通的桥梁,在语言上让群众“打官司不求人”。年,在他推动下,钦北区法院在大寺镇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壮语法官工作室——“李钦城法官壮语工作室”,成为了当地壮族群众的法律知识“补给站”,当地的壮族群众遇到问题都可以到壮语法官工作室寻求帮助。
随后,他又推动钦北区法院设立了“壮语巡回法庭”,将法庭搬到壮族群众的家里,既便利了当事人为其减轻诉累,又能在当地起到良好的普法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钦城法官以一片赤子之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民们都看在了眼里,大家都愿意信任这个真心实意的好法官,因此,李钦城带领的壮汉双语审判团队所办的涉壮语案件无一上诉,服判息诉率%。
“在这个纷纭复杂的社会之中,大家难免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摩擦,摩擦一旦多了,社会就不和谐了。法官往小了看,是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往大了看,法官其实是社会的医生,法官的工作正是在为社会解决麻烦和争端。所以,法官的职责是非常神圣的,法官肩上的责任也是非常重的。”
李钦城常常把法官比作医生。医生救死扶伤,医治病痛;法官定分止争,“医治”社会关系。“医者仁心,审者公心”,像做医生一样做法官,对症下药、明断是非,守护正义与和谐。
原标题:《法官看法官丨法官“医生”李钦城——记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李钦城年第95期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