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乡火箭人---陈寿椿
他是一个南流江畔长大的孩子,曾战斗在火箭研发的第一线,他也曾为把中国的火箭推向国际市场而冲锋在前,他更是长征系列火箭次发射历史的见证人!
年9月陈寿椿出生在一个合浦县廉州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兄妹四人中陈寿椿排行老大。
高考时,凭着廉中打下的良好基础,陈寿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第二年经过严格地挑选和选拔,年陈寿椿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分配到莫斯科汽车机械学院,主修机械。
年,与许许多多留学生一样,陈寿椿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此,与成千上万的航天人一样,陈寿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火箭事业。在随后的十年里,就连自己的爱人都不知道他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国防部五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工作关系,陈寿椿经常有机会和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接触,并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我称他老师,我很尊重他,他是个非常有知识、有学问,人品高尚的人。任何时候对人很诚恳,礼貌实事求是,最不摆架子。”陈寿椿深情回忆说。年,由于成绩突出31岁的陈寿椿被提拔为“长征一号”火箭总体设计室主任,而恰在此时,文革开始了。当时研究室大概50多人,只剩下一半了,另外一半都去搞革命去了,留下来的还是兢兢业业抓革命促生产。年4月21日,21点30分,是航天人永远都铭记的一个时刻,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准备发射。当时陈寿椿担任长征一号火箭主任设计师,肩负的任务是将东方红一号送上预订轨道。发射前陈寿椿就站在离火箭只有米远的装甲车上。这是陈寿椿终生难忘的一天,能亲身参与到我国第一代火箭长征一号的研发工作,亲眼看着它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太空,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从此,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外,第五个能用自己的火箭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真正起飞了。紧接着陈寿椿还参与了“长征二号”火箭的研发工作,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年4月8日,长征三号火箭终于把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卫星送上了太空,并成功定位在赤道上空,在太空中往返7万多公里的各种电视、电话、广播等多项通信信号开始走入百姓家庭,中国的航天技术开始造福社会,并逐步朝着欧美发达国家靠近。
此后,陈寿椿还专门负责中国火箭推向国际市场的工作。年12月26日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其中陈寿椿代表中国*府在人民大会堂与美国代表签订了发射商务协议。至此,国际航天商务发射市场正式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年8月14日,中国人用短短18个月就自行研制出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简称长二捆,又成功地把重达7.6吨的澳星送上太空,入轨误差只有4公里,打破了先前中国人自己创下的亚星入轨精度的世界记录。中国的航天技术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由于在开拓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突出贡献,年陈寿椿获*府颁发的航天奖。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陈寿椿一直比较低调,年12月,母校廉州中学迎来了百年华诞,虽然,由于工作繁忙陈寿椿没能如愿返乡,但是他特意捐赠了一座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的模型给母校,并亲笔题写了:心系母校 廉中鼎盛八个大字,以表达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如今,陈寿椿还担任了廉州中学北京同学联谊会的会长,经常和在京的校友欢聚一起,畅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资助和帮助在京读书的家乡学子,能为母校,为家乡做点贡献。年4月,北海广播电视台《北海儿女》节目摄制组在北京采访了陈寿椿,陈老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