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浦常乐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常乐就发现过汉代五铢钱,可见常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南汉乾亨元年(年)曾在此设常乐州并以附近为州治,新设博电、零绿、盐场三县为其辖地。
常乐镇局部航拍图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金水道”“南流江”穿境而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为美丽富饶的“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常乐镇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常乐古代的兴衰和繁荣。
原图
迎龙桥、护龙桥、*泥沟、二街、一街示意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很少有人知道常乐古代还有个俗称叫做“泥沟圩,”是缘于圩头顶有条“*泥沟”而得名。镇上有三座以龙命名且别具岭南建筑风格的古老石拱桥,数百年来完好无损,通行至今,这三座古桥分别是:
一、接龙桥
接龙桥位于第一街圩头顶,是古代常乐趁圩入市的必经之路,此桥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年),横跨“*泥沟,”长10米,宽2.8米,为青砖结构双孔石拱桥,中间只有一个青砖砌造的桥墩,两头呈菱形船头样。
接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由于年代久远,损坏严重,年当地群众集资修复桥面和护栏,桥的上游约六十米处有座水磨,附近人家常担谷去那里磨粉,生意很不错,上世纪五十年代还见存在,后来随着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碾米机的出现加上“*泥沟”水流日渐减少,这座水磨便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接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接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接龙桥虽老,但还坚固
目前还是群众出行主要通道
二、迎龙桥
迎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年),也即是接龙桥建成后的第三年,结构和样式和接龙桥无异,双孔青砖建就,也是桥中间一个菱形桥墩,位于常乐镇第二街北头,一桥连两街,北面是第一街,而南面则是第二街,是两街居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迎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桥下有个水埠口,有石梯10级而上直达桥面,是西边江村民趁圩的必经之路。桥下水磨沟水常年流淌不断,除了年修过桥面护栏外,整座桥基本不变,还是几百年前老样子,还在继续为常乐人民作贡献。
迎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反映石城儿童社事迹,合浦第一部黑白电影《共产主义接班人》就是以迎龙桥为外景拍摄的。
合浦第一部黑白电影《共产主义接班人》
在常乐取景拍摄
详情点我·点我·点我查看
三、护龙桥
护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建于明隆庆四年(年),位于常乐中心小学校门口前面,迎龙桥上游约两百米处。取名护龙桥的意思,就是寓意此桥是迎龙桥的护卫,担负着保卫迎龙桥的任务。
护龙桥现状(蓝海湾摄)
石桥长6米宽2米,为青砖单孔桥。由于是常乐中心校学生出入之地,八十年代有关部门进行了扩建,桥面比以前宽了很多。学生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桥下流水清沏见底,鱼儿可辨,孩提时放学后,约上几个小伙伴来到桥下游水玩耍、摸虾捉鱼,那种情景几十年后,还尤如电影一样时常呈现在眼前。
承载着常乐太多历史的“*泥沟”
(蓝海湾摄)
以上图文来源:蓝海湾、聚焦常乐
综合整理:聚焦常乐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乐,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镇
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故事
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
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美丽的南流江穿境而过
更有着“多焦村”的“百年老街”
曾是合浦乃至周边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世世代代常乐人民生活在此
见证了常乐的兴衰与繁荣
常乐镇多焦村百年老街视频(红侠摄影出品)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
请给一个赞赏
人已赞赏
文化常乐:百年老街|风流街|梅屋村|莲北亚计湾|常乐亭|陂山大屋头|京竹村|低坡村宝藏寺|老城门|60年常乐电影|常乐篮球|天后宫游神|年常乐春节篮球比赛丨
常乐美食:田螺粉|粟米籺|龙眼树卷粉|木棉树猪杂粉|鸡屎藤籺|竹壳籺丨常乐捻子丨
常乐发展:高速路口|绕城公路|常乐大桥|常乐-曲樟-公馆路段开工|低坡电子厂|忠直村助力脱贫|蓖麻项目丨常乐招商引资洽谈会丨
常乐名人:修路书记|李泽光|梅艳芳|英雄秦忠勇|常乐拳王|"珠乡土记者″朱庆录丨
航拍常乐:常乐大桥|俯瞰常乐|航拍低坡|常乐夜景|大桥头|卫星图|雨中常乐|象古水库丨醉李家水库丨
戏说常乐:常乐八婶|老农卖玉豆|陂山大孙|
其他热文:翔和酒店|常乐偷狗|常乐镇中|合浦班歌|西城阿颠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