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南珠宫史海探珠,记载千年南珠文化的历史古
TUhjnbcbe - 2025/1/13 21:57:00

北海是一座有历史的小城,千年时光荡漾着悠悠云影。众多历史古迹,记录了北海古时的“南珠”文化,也见证了南珠的兴衰。它是南珠的原产地,流传多年脍炙人口的“珠还合浦”故事就发生于此。

本期《史海探珠》,一起寻觅北海南珠古迹,去触摸记载千年南珠文化的历史古迹。

白龙珍珠城前的孟尝雕像

珍珠古城名白龙

位于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的白龙珍珠城,因濒临南珠七大古珠池之首的白龙珠池而得名。古代珠民下海从珠池采回珠贝后,就在这一带的海边剖贝取珠,经过长年累月的集聚,珠贝堆积如山。明朝洪武初年,当时的朝廷在这里建立城堡,以供防御倭寇和海盗之需,因此就地取材,以珠贝夯建城墙,白龙珍珠城由此建成。

据现代考古发掘测算,白龙珍珠城呈长方形,坐北向南,南北米,东西宽米,面积约平方米。白龙城的城墙在夯制时,每夯一层黄土就加一层珠贝,用以代替石子,层层夯实。

白龙珍珠城遗址

世事沧桑,时代变迁。古城里镌刻着岁月斑驳痕迹的文物古迹,埋藏于古城地下的厚达2米的千年珠贝层,无不见证了白龙珠池南珠原产地的历史,见证了合浦古郡珠民采珠的千秋岁月,也成为了北海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见证。

白龙珍珠城南门外的古珠贝层

杨梅古寺供珠神

杨梅岭位于北海市铁山港营盘镇白龙城东南方约两公里。岭上古榕盘根错节、遮天蔽日。林中依稀可见残存的鼎型香炉、石雕莲花托、石烛台、石础座、础柱、古城砖,以及形状不一的石件、陶瓷构件等。这里曾经是一座知名的古刹——杨梅寺。?

《廉州府志》里关于杨梅寺的记载:相传有磐石浮而至,渔人以为神,因祝之,若得鱼符所期,当立祠以报,果如所祝。遂升石至杨梅,绳断即于其处立庙,故名。凡水旱疫疠,祷之即应有灵验。洪武二十九年,通判夏子辉为采珠重建。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述:“凡廉州池,自乌泥、独揽沙至于青莺,可百八十里。……蜑户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祭海神,及其虔敬。”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有记述:“凡采生珠,以二月之望为始。珠户人召集蠃夫,割五大牲以祷。”

从史籍记载可知,每年的农历三月,都要在杨梅寺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海仪式,以祈祷珠池大有及渔获丰收。

碑文记载南珠史

在城南门外,有珍珠城碑刻亭,这是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修建,以收藏与白龙城相关的碑刻。在亭子里,安放着四块明代石碑——《宁海寺记》、《黄公去思》、《李爷德政》和《天妃庙记》。

白龙珍珠城碑亭收藏了白龙古城遗址碑刻

《宁海寺记》是北海海上丝路始发港古代渔家珠民举行祭海仪式遗址的重要见证之一。

《黄爷去思碑》记述明代万历年间的涠洲游击将军黄钟海防备倭的事迹。

《李爷德政碑》是廉州府官李敬弹劾采珠太监歌功颂德的纪功碑。

《天妃庙记》的存在,见证了白龙城天妃庙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最早的天妃祭祀宫庙之一。

四块石碑记载着白龙城的昔日辉煌和采珠人的生活变迁。为后世考察白龙城的人文史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使人们能够从更多的层面去认识和了解白龙城的沧桑。

海角亭纪念太守

海角亭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廉州中学内,亭以海角为名。海角亭建于北宋景德年间(一)以纪念汉代合浦郡太守孟尝。亭临大海,可听潮汐涛声,可看百舸争流。元代海南海北肃正廉访使范椁《重修海角亭记》云:“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岸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

《后汉书孟尝传》

海角亭分前后两进,前为门楼,后为亭,亭呈正方形,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面阔3间,前后敞开,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亭内悬苏轼题书“万里瞻天”匾。

清雍正、道光年间,海角亭多次修葺,并有所扩充,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海角亭的格局。

纪念合浦郡太守孟尝而建的海角亭

北海南珠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期间发生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沉淀为独特的南珠文化。一个个历史古迹其实就是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让身处其间的人们,品读沧桑的痕迹。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珠宫史海探珠,记载千年南珠文化的历史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