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至10月,为配合南宁至广州高铁的修建,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贵港市博物馆,于贵港梁君垌与马鞍岭沿线进行抢救性发掘。
然而,所获无几。直到一件器物的出土,让考古队员眼前一亮。这是一件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陶船,现身古郡贵港郁江畔的小村庄,它的主人是谁?又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意外发现这次抢救性发掘工作,共计发掘出古墓15座,属东汉晚期至西晋时期的墓葬群。其中,12座砖室墓悉遭盗扰,随葬器物不仅少而且残破,看上去,这里似乎没有太大的发掘价值了。
当考古队员清理到编号为14的墓葬时,发掘工作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座保存较好的东汉土坑墓,器物集中出土于墓棺一侧,有陶鼎、陶罐、熏炉、房屋、人俑、动物俑等器物共计70余件。
在这批出土陶器中,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一件破损严重的船状器物,经过专家修复,这是一件广西考古中极少出土的红陶船。
精巧陶船梁君垌陶船模型,全长64.8厘米,高23.9厘米,材质为红色泥质软陶。船上有大小陶俑共十五个。其中舵楼处有一俑,中舱有两俑,船首有十二俑,其中八俑分列两排,做划浆状,前有一指挥俑,后有一高台站立三俑,两手合于胸前。
船体上层建筑为双层舱盖,中舱和尾舱的上层盖顶可以前后移动。下雨时盖上可以避雨,天气炎热时移开可以通风透气,非常适合岭南多雨湿热的气候特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对船体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船分三个舱,密封的,是不相通的。我们后来就可以叫它水密舱。就是说你如果有一个舱出问题漏水的话,它这个船还可以划走不会沉下去,它这种船它可以航行得比较远。
两船之差目前,在广西只发掘出两件陶船模型,一件是梁君垌陶船。
另一件是年在广西平乐县张家镇燕塘村汉墓出土的红陶船,船体结构比较简单,翘首尾窄、大平底、无甲板。船中部有一方形平台,三面开有缺口,具有载物和便于装卸的特点。
专家根据同一墓葬出土的水田模型推测,这件陶船很可能是只适用于河网地区短距离运输的农耕小艇。
陶船之谜梁君垌陶船与平乐燕塘陶船相比,年代相近,却拥有更复杂的功能性结构。仔细观察梁君垌陶船的船身可以发现,它的船头、船舷、桥楼侧舷、船上高台、艉封板以及8个划桨俑的手上都有多处不明穿孔。
专家推测,这些穿孔说明当时船模预留了安装船舶航行必不可少的桨、锚、舵、绳缆等属具的位置。这些属具可能是用竹、木或丝线等有机材料制作,埋藏地底年之久,使得这些构件腐朽不存。
梁君垌陶船不仅具备远航所需的水密舱结构、预留有桨橹舵锚的位置、还配备八人划桨、一人指挥、一人观察的船员编制。墓主人需要这样的船体结构和船员编制来应对怎样的海域环境呢?
一件出土于陶船船头附近的陶鼓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陶鼓呈扁圆形,空腹,最大腹径处有对称穿孔。为什么墓主人要在船上放一面鼓?这面对称穿孔的鼓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史料记载,建鼓起源于殷商时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鼓种之一。战国时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战国铜器上镂刻的花纹图案以及汉代石刻画像中,也发现了建鼓的多种使用场景形象。
虽然分布地域不同,但这些建鼓的形象特征较为一致:均以单杆支撑穿过鼓身,有人在侧面做击鼓状,以击鼓之声作为恐吓蛟龙、水怪的驱避之法。
由此可推断,梁君垌陶船上的建鼓,应为船中部的指挥俑调度划桨人员的发令装置;此外,它也可能用作响器,来驱避海域内出没的大型水生物等。可见,梁君垌陶船上完备的远航配置,让它足以应对更复杂的海域环境。
身世之谜
在梁君垌14号墓中,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一件陶牛车。在同一座墓葬中出土代表水、陆交通工具的陶船和牛车,在广西汉墓的发掘中尚属首次。人们不禁要问,水陆交通工具都齐备的梁君垌14号墓的主人,究竟是谁?
在陶船的一侧,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了一枚印章。
印章为铜质方形钮,直径2.3厘米、高1.85厘米,刻有印文“咸驩丞印”,指明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为我们解释道其中的含义:
咸驩这个地方,现在在越南中部地区去了,通过这个印章来证明,墓主人他就到了越南那边去做官了,这个县丞管具体事务的。
从“咸驩丞印”可知,墓主人当为东汉咸驩县的县丞。而贵港,为汉代郁林郡郡治,与咸驩县相距七、八百公里。那么,身为九真郡咸驩县的县丞,为何会葬在相隔百里外的贵港呢?墓主人究竟是贵港人还是咸驩人呢?
在合浦县望牛岭1号墓出土了两件陶提筒,腹部内壁都有朱书隶体“九真府”字样。
专家们推断,这两件“九真府”的陶器是九真郡太守的官署用器,而墓主人应当是当时的九真郡太守。合浦望牛岭1号墓的“九真府”陶提筒、贵港梁君垌14号墓的“咸驩丞印”,都表明两位墓主人,应是两汉时期中央派往九真郡任职的官员,均不是九真郡当地人。
繁荣盛世这些官员,受中央朝廷委派南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任职,死后又归葬原籍,说明当时中原与岭南的往来是极为便利的。而船只,则是当时中原勾通岭南九郡最快捷的交通工具。梁君垌东汉陶船的出土,也印证了当时贵港水上交通的繁盛。
也许在多年前的汉代,曾有同样或相似的一艘艘木船,承载着先祖们的向海之梦,穿梭在两广地区的各条河流水道之间,百舸千帆、川流不息,印证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似锦。上任的官员、往返的游人、远航贸易的胡商、奔波的布衣百姓,都曾屹立在这样的船头,凝望水路两旁的山川美景,扬帆远航。
本周六(4月1日)21:20
广西卫视
《广西故事·东汉陶船古郡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