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诗人李贺感讽五首,合浦无明珠,龙洲无
TUhjnbcbe - 2025/5/12 16:24:00

《感讽五首》(选一)李贺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飧去,簿吏复登堂。

《感讽五首》,并非撰作于同时,诗歌或叹惜古人之不遇,或形容南山之秋夜,或讽咏或自伤,主题并不统一。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反映中唐时期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顿不安,全诗着眼于针砭苛政酷吏,是这组诗中最具现实批判精神的作品,在精神气质方面直追杜甫和元白的新乐府。

清王琦《汇解》对该诗主旨阐释甚明:

此章讽催科之不时也。蚕事方起,而县官已亲自催租,何其火迫乃尔!狞色虬须,画出武健之状,彼却又能推卸以为使君符牒致然,似乎不得已而来者。果尔,言语既毕,即当策马而去,乃必饱飧,不顾两妇子之拮据,为民父母者固如是乎?县官方去,簿吏又复登堂,民力几何,能叠供此辈之口腹耶?夫于女丁犹不恤乃尔,男丁在家者,其诛求又可想矣!

面对如此现实的感讽内容,贺诗力避直白,起首采用深拗笔法,反用典故,以合浦都无珠、龙阳都无橘,极写为政者的苛求无度导致地力的匮乏。“足知”二句可说是对上述反常现象的理性反思,矛头直指诛求无厌的“使君”。

以下四句一节,俱为叙事单元,如同搬演一幕短剧。幕布拉开:越妇未事织作,因为吴蚕尚小,才开始蠢蠢蠕动。在这种情境下,县官骑马翩然登场,“狞色虬紫须”,相状何其凶恶。“怀中一方板”四句,写出县官所来的事由。“板上数行书”的具体内容读者无从详知,但已分明可见县官狐假虎威的恶劣行径。“不因使君怒”云云,言此县官“推卸以为使君符牒致然”,活现出一付圆滑俗态;“焉得”二字反问,又显得悍气袭人。

为此自然引出“越妇拜县官”而恳求宽限的三句话,尚小的桑芽与前文方始蠕动的春蚕相映,明示缫丝纳捐要到春末,可见所述皆为实情。“掷掉”二字,采用俗语,既增强了叙述的真实性,同时也使诗歌风味顿出。诚如林同济先生所言:“长吉呕心处,往往在结句。”(《研究》)此诗结末四句尤为精彩,这一面越妇陪着县官说话恳求,那一边小姑忙着准备款待。全是妇女支撑局面,以常理推之,此家男子应当是承应官差行役去了。如此境况下,县官踏飧而去的身影既显其鄙俗,继之而来的簿吏尤见官家的扰民恶行。诗歌至此深沉哀痛,欲诉无语,可谓笔致朴健本色,寓意不言自明,洵能体现汉乐府以来诗歌描写悯农题材的一贯风范。

《感讽五首》之一的成功撰作,除了受到乐府诗歌传统的沾溉而外,亦表明李贺对当时的农村生活确有比较真实的观察,诗人在《送韦仁实兄弟入关》一篇中间,固自言其家居昌谷时尝有“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之体验。这些感受和经历,导致了这位惯于沉溺幻想的天才终究没有忘情现实。梁超然先生谈到这首诗时,就说它“很有点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秦中吟》的风格特色”。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人李贺感讽五首,合浦无明珠,龙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