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内外的故事(一)——文革青春劫_文化考古_雅昌新闻
早春(一) 放养娃小白 贺兰山下有一条据说是西夏时期修建的大型灌渠,因为西夏诸王中,以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最富盛名,人称 昊王 ,相传这条渠就是李元昊在位时动工修建的,所以又被称作 昊王渠 。也许是历史太悠久,人世有代谢,也许是天地自玄*,宇宙常洪荒,在那个 史无前例 的伟大时期,轮到我在山下放羊的时候,这条渠早已荒废,只留下残破的渠岸,远远望去就如同在贺兰山下的坡地上,让人划了一条大大的伤疤。不知道想当年这里有没有垂柳依依,芳草萋萋,只知道我赶着羊群,沿着这条千年古渠的遗址上穿行的时候,已是碎石满坡,破败荒凉。就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一座小小的坟冢,时常令我牵挂。不是因为这墓地堆满了碎石的缘故,也不是因为一场早春的风沙,便会带走曾经有过的生命痕迹,而是因为这个极其简陋的坟墓中,埋葬了一个我的同龄人,一个和我一起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个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花季有过激情的人。 静悄悄地躺在这座千里孤坟中的人,名叫志宏,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希望他志在高远,于是才给他起了这样的好名字。但在我的眼中他和我一样好动贪玩,所不同的是他比我的个子要长得高一些,身体也要壮得多,方方的脸庞,爱笑的眼睛,刚刚露出嫩须的嘴角上,时常流露着对周围世界的好奇。 人生长恨水长东 ,就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竟然长眠在贺兰山下昊王渠的废墟上,一个连鸟迹都绝飞的地方,一个永远看不见鲜花的地方,一个他的父母和他的亲人们永远无法想到的荒凉所在。 文革期间,和全国各地一样,贺兰山下也同样不得安宁,不知何故,人和人之间被划成了两派,一派宣称 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 ,另一派宣称 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 。结果 誓死保卫 和 誓死捍卫 之间打了起来,一派搜集枪支准备开战,另一派制造*火布阵迎敌,于是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革命斗士们,竟然研制出了土枪土炮和土造手榴弹。土枪土炮大多是从前膛向枪管里灌上火药和钢钉铁砂,在后膛装上引线,采用激发或者点火的方式,将钢钉铁砂发射出去,从而致人死地。这大概是元朝时火铳的遗存,应该是国人对四大发明最好的理解和应用。按照我小时候在课堂里向老师学来的知识,中国人伟大的之处就是有过四大发明,依次排列好像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四种。造纸术和印刷术造就了中华文明,指南针最初好像是专门给阴阳术士看风水用的,只见风水先生用一个罗盘,在地上转那么几圈,然后说声 埋在这里好,子孙能当官;埋在那里好,后代能发财 。当然有时也会用在丝绸之路或者远洋贸易上,不过最初的应用一定和风水先生有关。火药被中国人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人是不喜欢*神的,所以子曰,也就是孔子教导我们说: 敬*神而远之 ,大意是说,不能没有*神,但*神千万不要到我家里来,因此中国人要在门上贴上两个门神的画像,一边祈求 门神门神扛大刀,大*小*进不来 ,很少见到有人把门神贴到村口去的。用火药制作成爆竹,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据说也是用来趋避*神的,当然要在自家门前放爆竹,但不要把*神赶得太远,按照爆竹的威力,以将*神轰到邻居家里最为合适,所以在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都要放爆竹,不放不成,如果哪家不放,*神说不定就都给轰到他家院子里集合了。 文革斗士们用制作爆竹的方法生产土造手榴弹,将钢管一端安上手柄,外观上和真的*用手榴弹十分相似,钢管里面装上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比例做成的火药,在手柄的一端安上一个引线,使用时用火柴点燃引线,再将这种钢管大爆竹一样的土手榴弹扔将出去,威力虽然比不上真的手榴弹,但同样可以取人性命。可惜这些对于胡须尚未长全的志宏来说,他已经再也没有机会做到先行了解,再做演习,最后进入实战的机会了。 一个乍暖还寒时候,志宏和另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知青,意外的得到一枚这种土制手榴弹,在他们眼里这和儿时放过的爆竹差不了太多,好奇心驱使他们决定燃放这枚大爆竹,在他们心里一定觉得仅仅是好玩而已。于是他们来到连队外面的空地上,用火柴点燃了引线,模仿在电影里看到的英雄形象,将手榴弹扔了出去。随着他们又学着英雄的样子,卧倒在地,静静地等着那个钢管大爆竹发出轰的巨响。等了一会,怎么还不响,会不会是死火,还是臭弹,于是志宏决定过去查看一下,当他走过去把这颗手榴弹捡起来,放到眼前准备查看的时候,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 据事后和他一起燃放手榴弹的伙伴说,只听到轰的一声,志宏的头上冒出一阵青烟,他就倒在地上死了,甚至于连一声 同志们冲啊! 都没有来得及喊出来,他的青春,他的生命被化作一阵青烟。 谁也没有想到他就这样死了,但是他却真的死了。大家把他抬到团部卫生所抢救的时候,医生已经回天无力,大家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谁也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刚才还是一个欢蹦乱跳的青年,就这样轰的一声,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时大家乱了方寸,不知道怎样面对,只有无限的畏惧,仿佛突然间感到生命的脆弱。 有人通知了志宏的哥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他的哥哥居然很快就来了,似乎志宏的哥哥仅比我们略长几岁,面对这样的不幸,只有更多的悲哀。于是大家又想起了连里有着 赛半仙 一样称谓的孙大哥,孙大哥也是知识青年,但却学了不少游刃于新旧之间,沟通活人与死人的很多诀窍。按照孙大哥的吩咐,首先给志宏做了一个大号的木头棺材,并在身下放了一大把硬币,当然是当时正在流通的一分、二分、五分钱的硬币,然后布置了一个灵堂,孙大哥说志宏的尸体要在这个灵堂中放七天,那时他的灵*才会和他的肉体合在一起。最后由孙大哥亲自在山坡上选了一块 风水龙脉积砂宝泉 之地,至于什么是 积砂宝泉 之地,我们谁也说不清,更不知道孙大哥为什么会看上了 昊王渠 堤岸上破败的废墟,在那个春风料峭的日子里,人们在那里安葬了志宏。一群几乎被突如其来的悲剧吓得浑浑噩噩的人,自觉地又不自觉地跟在孙大哥的身后,一面留着满脸的泪水,一面期盼着志宏会得到孙大哥所说的 超生 。 按照我们的知识,或者根据我们曾经见过的追悼亡灵的场面,由几个知识青年,撰写了几幅挽联,却不曾想,就是这些挽联,给参加追悼的知青招来了新的祸端。(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