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纪实大叔养4000头牛却不卖,饲养几乎零
TUhjnbcbe - 2025/6/15 0:20:00

中国广西合浦县有一名“养牛大户”,他的奶牛数量很多,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养殖费用很低,不用再去买那些昂贵的草料和粮食。

他有四千多只母牛,但真正使他变成了亿万富豪的,并不只是一只母牛,还有一堆牛粪。这个男人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他在不花钱的情况下,让自己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从零开始创办“东园酒家”

这个叔叔叫黄秉全,他不是什么二世祖,也不是什么富家子弟,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黄炳权从小家境贫寒,连上学都上不了,穷人家的小孩很早熟,中学都还没有毕业,黄炳权就扛着这个家。

首先,黄炳权在工厂里当了好几年的实习生,才成功地通过了机械师这一关。不过,就在黄炳权即将“转正”之际,一股大规模的失业浪潮却横扫了整个国家。

黄炳权则顺应时势,从纺织工厂离职,开办了一间机械维修铺,这也是黄炳权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一九八六年,民工热潮渐盛,广西北海亦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海滨之都,因此,许多外来人员纷纷到此工作。

黄炳权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到广西北海地区的餐饮产业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尤其是在外来移民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个行业将迎来一个繁荣的时代。

因此,黄炳权便在广西合浦县北海开了一家饭店,取名“东园酒家”。

诚实经商办制药企业

黄炳权深知经商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应着眼于长期发展,他自己也曾经说:「经商不但要讲信用,也要讲诚心。」

在这种观念下,黄秉全的小店生意火爆,不少外来客也渐渐认识到了这家颇有名气的小店,而黄秉全的小店,不但菜式精致,而且价钱也非常公道。

不久,“东园酒家”扩大了规模,变成了一座占地多平米的大酒店。除此之外,黄秉全开的大酒店,也有他的独门秘方。

再加上不少顾客对黄炳权自制的药酒情有独钟,黄炳权也从中看到了新的机会,那就是东园酿酒厂的建设。

黄炳权准备将自己的独门药酒,大规模的生产出来,来个二次腾飞。黄炳权靠着“东园酒家”这个大型饭店的名头,把药水的业务搞得风生水起,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而黄炳权则是以诚实为本,以真诚对待客户,所以黄炳权的酿酒厂在品质方面,极少发生争议或抱怨,名声特别好。

为了处置麦渣,他决定饲养牲畜。

不过,由于酿酒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酒渣,再加上酿酒厂规模越来越大,每日的酒渣数量也是极多,这可把黄炳权给难倒了。

由于酿酒厂以前的规模不大,所以每日出产的酒渣还能供周边农户食用,但如今,由于酒醅的产能过大,各家养殖场纷纷表态,他们也无能为力。

黄炳权迅速从困惑中清醒过来,同时也看见了“循环经济”这个方针,黄炳权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自己搞个养殖基地,然后用自己的农场来吸收发酵后的酒精。

一开始,黄炳权并没有饲养奶牛,而是饲养鱼类,但是,鱼类对饲料的需求很小,他的酒糟也无法完全吸收。

接下来,黄炳权试着去喂猪,结果猪圈里的猪臭味,甚至还不如酒糟,黄炳权没过多久,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于是,黄炳权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养奶牛。第一头牛的胃口很大,能够很好的解决酿酒厂的问题,其次,粪便不像猪粪那么难闻,所以比较容易解决。

奶牛饲养费用高,剥皮可减少生产成本

一句话,一句话,一句话,一个奶牛养殖场,在他的宏大规划下,迅速建成。黄炳权养了四千多只牛,才能跟得上酿酒的产量。

但黄炳权却发觉,光靠酒精发酵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其它的东西配合,否则很可能会有各种毛病,所以黄炳权才会采购一些牛粮和其它的东西。

不过,让黄炳权吃惊的是,这些奶牛的胃口还真不小,一头奶牛一天要吃30块,只奶牛一天就要花掉12万块!这让黄秉全很难接受。

黄炳权也发现,就算他的酿酒饭店生意做的再好,每天十二万的饲料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他需要考虑一下,如何才能把牛肉的问题给解决掉。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黄炳权的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黄炳权最爱在前线工作,有一天,他偶然间听到有人说,牛很爱吃水果,就算是剥了一层皮,也不例外。

黄炳权立刻两眼放光,他家周围就有几个果园,他们天天往垃圾桶里扔好多苹果皮。

要是自家的奶牛把那些皮都吃完了,不但给果园省下了废料,还省了自家奶牛的饲料开支,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所以,黄炳权第一时间就去了一趟本地,请来了一位专业人士,向他请教。专家解释,牛的皮是不能吃的,要先进行发酵,然后和酒糟等食物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很好的营养。

黄炳权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立即搭建起了一个制革槽,并成功将每天的奶牛饲料的价格降到了4块钱一只,黄炳权开心的笑开了花。

粪便发酵可节约大量电力

不过,黄炳权好像有些得意忘形了,牛越吃越多,越吐越多。虽说没有猪屎那么刺人,可是堆积在一起,还是让人闻之欲呕。

黄炳权原本的打算,就是将这种肥料无偿赠送给农民,可是许多农民觉得粪便太过繁琐,干脆就用已经买好的,这样更省事,也更干净。

看到农民们不来养牛,黄秉全有些慌了,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粪便堆积得越来越多,气味也越来越重,黄炳权好几次到前线“视察”,都快被那股味道呛得昏厥过去,直到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帮他带上了面具,黄炳权这才慢慢张开眼睛。

受此一击,黄炳权又去找高手了。而有关人士则表示,粪便可以进行循环利用,而生物池则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式。

经过几位专业人士的推荐,黄炳权马上就着手兴建一个沼气池,利用粪便中的生物气体进行循环利用。

黄炳权又一次做对了,利用粪便生产出来的甲烷,不仅可以给他的酿酒、饭店、奶牛养殖场节省大量的电能,而且一年还能节省上百万的电能,黄炳权脸上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沼气和粪便生产销售失衡,蚯蚓成了最大的“功臣”

该沼气池既可满足黄秉全所需的大量沼气,又可用于对恶臭的粪便进行治理。

更让黄炳权惊讶的是,粪便被粪便转化成了一种很好的生物有机肥,再也没有了恶臭,而且还能给黄炳权带来更大的利益。

举个例子,黄炳权就想把这种发酵后的化肥拿去喂鸡、喂鱼。就在黄炳权又一次喜笑颜开的时候,黄炳权又一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原本,沼气生产是有一定间隔的,一个沼气发酵的周期远远跟不上只奶牛日产出的沼气。要是沼气全开了,新产的牛粪怎么办。

黄炳权沉思着,随后,他的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念头。

广西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无论是天气还是土壤,都非常的适宜各种昆虫的生长。所以,这条虫子就钻进了他的脑子里。

而作为大自然中著名的“分解者”,它们对粪便的分解速度极快,而且“吃”过粪便的虫子,会变得更加的强壮,而且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也非常的高,对家禽和鱼类来说,都是非常好的食物。

于是,黄炳权便着手培养起了蚯蚓,事实证明,以数吨计的粪便,在这条蚯蚓的帮助下,迅速地“分解”完毕,从恶臭难闻的粪便,转变为无污染、洁净的绿色金肥。

在消化了粪便之后,鸡鸭就会去吃肥大的、营养丰富的蚯蚓。因此,黄秉全在工业、低碳、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到业界和业界的广泛赞誉。

在年,黄炳权又一次出海,花了一千万在北海附近买下了一座荒废的盐田,一方面是为了推广渗透式养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海岸的生态。

但愿黄炳权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重新认识到他生命中的意义。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去完成他的致富梦。

(免责)本文所叙述的过程,图片均来自互联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弘扬社会的正面力量,没有任何的低俗和误导。如果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著作权,请您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删除!若有可疑之处,联络后立即予以删除或修改。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大叔养4000头牛却不卖,饲养几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