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2015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48660
TUhjnbcbe - 2020/6/29 11:17:00
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

2015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医疗技术在提高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同时,可能带来新的医疗风险或医疗技术危害。例如络信息技术复杂性及其与医疗设备连接的困难性、人为操作不当和医疗技术或设备本身固有问题等。有效识别医疗技术危害、及时正确解决,对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论文


美国紧急医疗研究所(ECRI)秉承以往的评选标准、评选过程,于2014年底发布第八份医疗技术风险预测报告――《2015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


警报危害:警报设置策略和操作方法不完善


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依靠医疗设备警报知晓患者病情变化。当警报系统出现故障或失效时,患者可能受到伤害。已有大量关于警报故障引发重伤或死亡的不良事件报道。


既往警报危害研究主要针对警报疲劳,即警报过量(尤其非危重情况警报)造成医务人员疲劳,进而对真正需要注意的警报反应不及时,使患者遭受安全危害。但是,美国医院认证机构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合委员会”)指出警报疲劳并非唯一因素。从ECRI的经验可知,不当警报设置,包括警报阈值和警报优先等级,还可能造成漏警或警报状态未被识别,同样可给患者安全带来不容小觑的危害。


ECRI建议,应对警报危害,需设立涉及整个医疗机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警报管理项目。默认参数设置须能反映临床指征和患者需要。一旦设备连接到新患者,务必重新启动默认警报设置程序,并根据患者的疾病敏感程度、生理状况适当调整;施行医疗服务流程标准化,例如授权调整警报设置专人、明细适应情况以及规定记录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警报设置、响应的培训和考核。


此外,警报音量设置也不容忽视。


一旦警报音量设置过小,警报铃声失效、静音或被周围环境噪音掩盖,可导致医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警报,影响患者安全。


电子病历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数据不正确或不完整


伴随电子病历和其他医疗信息系统应用日益广泛,如今很多医疗决策均基于信息系统数据。


运行良好的系统有利于医生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如果系统发生异常,将出现患者信息不匹配、数据发送延迟或缺损、不同医疗设备和系统间时钟同步差错以及默认值使用不当等危害。因而,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对患者安全日益重要。


为此,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开发的通用格式系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相关问题报告的分类法。


ECRI建议,开展报告、评估有关医院信息系统问题,有利于医院识别并纠正系统故障。运行新系统或修改现有系统前,评估临床工作流程有助于了解一线临床医务人员如何使用数据,以便及时发现低效程序和潜在故障源;测试系统及相关接口,以保证系统运行正常。而且,务须让一线临床医务人员参与系统测试过程,提供充分的用户培训和支持,为用户建立问题上报机制。


静脉注射管线混杂致用药和治疗方案管理失当


《2014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报告中,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中备受关注的是输液泵用药管理差错。本次聚焦的问题是患者需应用多个静脉注射用药时静脉输液管线混杂导致的用药或治疗方案管理失当,这在临床较为常见。


例如,输液管与盛药容器连接错误,输液管与输液泵或泵道连接错误,给药途径连接不当。


设想不当药物,药物以不当流速或药物经不当临床路径输入患者体内,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甚至致死性伤害。研究证明,同时多条输液管和多个盛药容器将加剧医疗差错风险,即每增加一条静脉用药管线,医疗差错发生率可增加3%。


ECRI建议,医务人员在为患者静脉输液前务必要检查每条输液管是否与相应盛药容器相连,核对输液部位正确无误;可在每条输液管上标记对应药物名称;如果输液泵连接不顺畅,医务人员需谨慎考虑输液泵是否与输液管不匹配。此外,对于硬膜外注射,医生需注意使用不同颜色的输液管,注射泵安置于与静脉注射相反方向,并应用不同型号注射泵。


对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再处理不当


《2015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拟发


布之际,正值埃博拉病*盛行。该病*的高传染性再次佐证医疗设备的清洗、消*和灭菌对于医疗安全的重要意义。联合委员会通过2013年相关调查发现,13例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不良事件中,不当设备消*灭菌所致案例占到7例。


内窥镜设备通常构造较复杂、管道较狭窄,难以清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医务人员往往忽视内镜设备使用后的首次清洗,但这一步极其关键。因为,如果脏器残液或其他污染物未被彻底清除殆尽,将为后续成功消*制造不小难题。


ECRI建议,医疗结构必须制定适当的再处理规定,并定期检查规定的执行情况。医务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确保做到有充分的空间、时间、设备和指导材料正确执行操作。而设备使用部门、再处理部门需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警报阈值设置错误或漏警致未发现呼吸机断连


呼吸机是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呼吸回路的任一连接装置完全或局部断开都将引发患者脑缺氧,甚至死亡。而且使用呼吸机时常需在呼吸回路中安装一些辅助部件(如加湿器、雾化器)。一旦上述部件未被锁定,就可能发生松动导致漏气或脱机。


为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现在呼吸机均设有传感器和警报装置。其中,警报设置须正确,尤其是低压警报、低分钟通气量警报两大重要功能。


ECRI建议,医疗机构要建立呼吸机规范化设置流程。通常低压警报设置阈值低于患者吸气峰压5~7cmH2O,低分钟通气量低限警报设置不低于患者所需每分钟通气量的15%,实际设置还需根据患者生理状况适当调节。而且,呼吸机日常巡查时应确保警报功能处于待工作状态。 患者移动设备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


根据2013年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报告,在美国,医院是最危险的工作地所,患者提升、转送或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医务人员受伤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操作不当也可使患者受到伤害。


如今开发的各式移动技术用以降低患者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或患者受伤风险,例如患者提升设备、横向移动辅助设备、专用座椅和担架等。然而,设备使用不当、把持不稳或本身故障,都会造成医患伤害。


ECRI建议,医疗机构需首先培训医务人员对移动患者的风险意识,其次培训正确使用患者移动设备,而且应建立设备配件管理制度以及预防性维护和维修制度。


忽视放射诊断中射线暴露变化


剂量渐变是指为获得更理想的图像质量,放射诊断医生逐级增加辐射量。虽然如此不会造成即时伤害,但随时间延长可能增加致癌风险,尤其对于新生儿的危害不可忽视。


衡量辐射剂量的唯一参数是曝光指数。目前,绝大多数放射成像诊断设备已采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曝光指数。


ECRI建议,医疗机构需建立相关制度追踪和分析诊断用标准曝光指数数据,以便及时发现软件升级或系统设置变更需要;医务人员在放射诊断中始终要遵循“使用达到诊断目的所需尽可能低剂量”原则,尽量避免重复扫描。


培训不足造成机器人手术并发症


手术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辅助手术设备,主要用于胸腔、腹腔、盆腔和心肺等微创外科手术。由于突破了人眼和人手的局限,它渐获各国医疗机构青睐。


但是,近年一些报告报道了机器人手术相关不良事件。ECRI调查指出,机器人辅助手术现存医务人员培训不充分、手术室基础设施条件准备不到位隐患。


ECRI建议,外科医生及相关医务人员在熟悉系统的前提下,需完成多方面详尽严格的培训项目,以便掌握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技巧。此外,需完成一定数量的监理手术,成功完成项目的人员在医疗机构可获一定资格认证。术前需建立一支沟通合作良好的手术团队,并就手术团队如何维持使用系统能力问题加以考量。


联医疗设备和系统保护不力


近年来,人们更为关注联医疗设备、系统面对恶意软件和恶意攻击的络安全隐患。尽管迄今鲜有证据表明上述隐患可直接伤害患者,但络安全注定是未来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


联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应与医院的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并行。临床工程部门、信息技术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需加强合作,推进络安全管理工作。


ECRI建议,医疗机构需对现有联医疗设备、系统和络基础设施完成络安全风险评估,据此制定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建立监测和上报络安全隐患或不良事件的机制;保证系统及时更新升级,并规划降低风险和损伤的对策。


过度召回和安全警报管理程序


医疗器械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小至无关紧要,大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生问题,厂商或FDA、ECRI等机构将发布安全警报,甚至召回问题医疗器械,以免造成更严重后果。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医疗机构必须积极响应警报通知,并采取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面对召回事件和安全警报案例逐年增多,以及新型医疗设备安全隐患频发,医疗机构的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因此,一个完善的召回和安全警报管理项目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有效地识别并处理有缺陷的设备,使医患免于伤害。


ECRI建议,医疗机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并支持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流程和制度,并落实在纸面上和行动中;确保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流程的闭环结构;跟踪事件的反响、处理过程并做好记录,开展分析与讨论,确保持续改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4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