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20岁入*,先后就任过:村支书、供销社副主任、助理农艺师等,更兼如假包换的“珠乡土记者。”
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常乐人,名叫“朱庆录。”
朱庆录近照
一、苦难的一家朱庆录,年出生于合浦县常乐镇石城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是当地老实巴交的农民,解放前靠租种地主两亩瘦地为生,勉强填饱肚子。如遇灾年交了地租,那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年常乐大旱,田地龟裂,河水干枯,朱家日子过得比*连还苦,偏偏灾难又降到朱家,朱庆录大哥和大姐相继染病都因家里贫穷无力医治,年纪轻轻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可天灾刚走人祸又到,抗战爆发日本*子侵略中国,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朱庆录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三岁那年就随着大人一起逃避战祸,逃难路上为了活命,父亲只得强忍骨肉分离之痛,将未满两岁的妹妹送给了人家抚养。好不容易一路奔波才逃到了公馆山区外婆家,父母便托外婆照顾朱庆录,这样朱庆录就在外婆家住了下来,直到9岁抗战胜利那年父亲才将他接回常乐并就读于常乐小学。
谁料祸不单行,年家中遭劫后,年国民*喻英奇部路过常乐,又把朱庆录父亲捉去上了战场,只剩得老母亲带着一家老小在家过着艰难的生活。所幸好人有好报,年得到解放*的解救,朱庆录父亲才得以平安回到家中。
青年时的朱庆录
二、求学路上也艰辛解放后,年朱庆录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石康中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初中生,学习期间朱庆录谨记父亲教诲,刻苦学习,因此朱庆录的成绩在班里总是排在前列。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年初二那年,母亲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悲痛之余,望看老父日渐老去身影,心如刀割,真想辍学回家照看幼弟为父亲分忧不再读书了。知子莫如父,父亲早知他有这种想法,一句话就是不答应,理由很简单,哪怕全家吃清水,也要供朱庆录读书识多几个字,将来无愁有人虾(欺)。懂事的妹妹朱庆英也很通情达理说:“哥哥,你放心去读书吧,弟弟有我照看你无使愁。”
见父亲和老妹如此支持,朱庆录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来了。三天后朱庆录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学校也知道他家情况,特此减免了他的学杂费。同学们也都评给了他乙等助学金,就这样朱庆录在石康中学顺利读到了初中毕业。
石康中学近照(来源北海)
三、从学生到村官“朝为读书仔,晚作放牛郎。”年7月,朱庆录从石康中学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常乐石城老家,当上了一个“头顶烈日背朝天,专与*土打交道”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初次驶牛“牛走后来,我走先,”牛儿不听使唤,三分钟地人家用不了一个钟头便可搞惦,而朱庆录从上午搞到下午还有一分未犁完。拔花生草,该拔的无拔,无该拔的拔去了.....
看来古诗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有点道理,朱庆录想到:我一个学生哥必需老老实实拜农民为师,向农民学习,一切从零开始。
此后,朱庆录更加虚心向老农请教,和农民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村里大爷大婶也喜欢这个学生哥,三个芋头都拿了一个给他品尝。那时读书识字人很少,更不会算数,二十个人分三百斤蕃薯,分来分去总是分无平。
网络图片
回乡后利用空闲时间,朱庆录便发挥自己的文化特长,热情地为村民们书写信函和各种申请报告,教村民识字或代办村民们的文书事宜,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土秀才,”很受村民爱戴和拥护。
年大家一致选举他当石城高级社会计,也是在这一年,朱庆录加入了中国共产*,成了一名年轻又有文化的共产*员。
网络图片
年朱庆录调到县文教局工作,后响应*的号召到农村去,回到石城当上了石城*支书,“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由吃“皇粮”变成了吃“农粮,”他从来没有怨言,反而更加的积极带领村民“战天斗地斗自然,”“农牧副渔一齐上,”几年间便把石城打造成了“生活富无边,姑娘争着嫁”的富裕村子。
网络图片
四、供销社战线上的好干部年,由于工作需要,朱庆录不再担任石城支书,调到了常乐供销社当上了“工资二十八,做到屎忽棘”的一般干部,分工他担任支农组长,下乡宣传供销社为“三农”服务宗旨。为了扶持农民推广良种和化肥使用方法,他风餐露宿,逐村逐队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常乐供销社也因此进入了全县供销系统先进行列。
供销社老照片(来源:阿飞摄影)
朱庆录的努力受到*组织看重,年被任命为常乐供销社副主任,成了供销社无大又无小的官,负责分管农村多种经营工作。农村工作是朱庆录的老本行,轻车熟路,容易过吃糖,为了把常乐镇多种经营搞上去,他亲自到浦北、灵山、马山等地聘请烟果麻桑等技术老农,组成一支雄厚的农技队伍,釆取分片包干、驻队蹲点、巡回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村民的种养水平,因此当年的常乐也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典型。
水果种植排全县第一,*麻种植一万亩是全区的第一位,蚕桑种植一万二千亩是全区第二位,常乐供销社也同时多次获得区、市、县多种经营和科技兴农等先进单位。朱庆录也多次荣获市县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
助理农艺师资格证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科技干部局聘任朱庆录为助理农艺师,这是朱庆录的最高职称,朱庆录在常乐供销社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年才从副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
五、实至名归的“珠乡土记者”朱庆录喜爱文学,擅长写作,常乐人称他为“珠乡土记者,”在供销社工作之余尝试写作,开初写的《常乐鲜茧丰收》《技术女嫁科技郎》等新闻报道,被《合浦报》《北海日报》釆登了,每篇稿酬只得8-10元,放在今天只买得起一碗猪脚粉,不过还是有人眼红,向领导告状说他不务正业搞私捞。领导了解情况后,不但不批评反而表扬他鼓励他。此后朱庆录写作劲头更足了,经常加班加点多写一些文章见报,同时多次参加县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报道通讯员学习班,得到了《广西日报》《北海日报》《合浦报》等报社记者、编辑的悉心指导,朱庆录的写作水平由此得到了很大提高。
年朱庆录撰写的《积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一文入选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文库》一书,并享有该书的箸作权和署名权。年6月,朱庆录撰写的《供销战线上的老*牛》又再次入选由国家体改委改革出版社图书部出版的《中国世纪》一书,同样享有箸作权和署名权。
《供销战线上的老*牛》著作证书
年,朱庆录撰写的《香山香荔满山香》入编国务院体改办改革出版社,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出版的大型丛书《走向新世记》(中国世记*)(上卷)(世记之*),被评为一等优秀作品。
《香山香荔满山香》证书
年,朱庆录撰写的《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三高"农业》文章又被经济日报理论部走进新世纪丛书编委会评为一等优秀作品,并选编入大型丛书《走进新世纪》(中国世纪*)(下卷)(世纪论坛)篇里。
朱庆录获奖无数,年获得北海人民广播电台先进通讯员三等奖,年获得广西经济信息报优秀通讯员光荣称号。年被评为《广西日报》先进通讯员。年和96年又再次荣获《北海日报》优秀通讯员一等奖。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三高"农业》证书
总之朱庆录退休前和退休后,笔耕不辍,箸作甚多,十多年来他撰写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先后被县市区报刊杂志电台采登共多篇,平均6天左右1篇,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就算专业记者也做不到。
朱庆录名符其实的“珠乡土记者,”他是《中国海洋报》《广西科技报》《广西日报》《北海日报社》《合浦报》《广西经济信息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并且是《中华全国农民报》首席正式记者、通讯员兼编委。
《北海日报社》颁发的“优秀通讯员”证书
合浦县宣传部颁发的《新闻报道优秀通讯员》证书
《广西日报》颁发的“先进通讯员”证书
财贸战线的先进工作者证书
《广西科技报》记者证
朱庆录年至99年,先后两次光荣出席了《中国世纪行》《中国世纪梦》两大丛书在人民大会堂发行的座谈会,受到了*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据说合浦获此殊荣者仅此他一人!
六、晚年生活朱庆录一贯低调做人,从不炫耀自己的荣誉,逢人都是自称自己是个“土记者。”如今朱庆录己耄耄之年,妻子温世兰,长子定忠,次子定雄,三子定伟,女儿海燕,一家子四代同堂,子女们、孙子女们,个个都事业有成、学业有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有滋又有味。
老年时的朱庆录夫妇
朱庆录现在居住的老屋
来源:北海-今日合浦-蓝海湾
综合整理:今日常乐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
常乐镇人杰地灵,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但“英雄迟暮”
我们年轻人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我们一份力量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在此小编祝福朱庆录老前辈身体健康!
文化常乐:百年老街|风流街|梅屋村|莲北亚计湾|常乐亭|陂山大屋头|京竹村|低坡村宝藏寺|老城门|60年常乐电影|常乐篮球|天后宫游神|
常乐美食:田螺粉|粟米籺|龙眼树卷粉|木棉树猪杂粉|鸡屎藤籺|竹壳籺|常乐捻子丨
常乐发展:高速路口|绕城公路|常乐大桥|常乐-曲樟-公馆路段开工|低坡电子厂|忠直村助力脱贫|县长视察绕城路|蓖麻项目丨
常乐名人:修路书记|李泽光|梅艳芳|英雄秦忠勇|常乐拳王|
航拍常乐:醉美常乐大桥|俯瞰常乐|航拍低坡村|常乐夜景|大桥头|常乐卫星图|雨中常乐|象古水库丨醉美常乐丨李家水库丨
戏说常乐:常乐八婶|老农卖玉豆|陂山大孙|
其他热文:翔和酒店|常乐偷狗|常乐镇中|合浦班歌|西城阿颠三|石湾吃猪肉死人|证明你是常乐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