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村命名
据《四库全书》、《宋史》、《雷州府志》、《遂溪县志》和《程氏族谱》记载,程村居于县南90里(即现遂溪县到麻章区湖光镇程村的距离),程姓世居。程氏始祖程浪斋公,又名程惠,原是福建省莆田县井头村马屎巷人,是宋代进士,在朝为官。于南宋年间,公元年左右,程浪斋受皇帝派遣,从福建奔赴雷州府任知*事之职,诰授奉直大夫。后告老还乡归闽途中先是相中遂邑东岸(即现在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肇定居东岸,但因东岸地势低洼,易受潮水浸淹,后移居东偏,放氏为名,是为程村。二世祖程雷发出生于南宋嘉定十一年(即公元年)正月十二日卯时,贯籍为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崇礼乡临济社程村(即现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程村),之取名雷发,寓雷州大地开支散叶之意。程雷发,字伯声,号统辖,小名寅即,年三十九中治赋一举,宋宝佑四年(即公元年)文天祥榜丙辰科五甲进士,官居翰林大学士,与下埠纪应炎同为市区进士第一人。三世祖原道大公,字德性,号问学,公乃岁进士,敕授修职郎,官任合浦县训导,公承基程村,为程村先祖;三世祖宣义二公,字干斋,号有能,岁进士,官任琼山县训导,公为调丰村开村始祖。三世祖程庄三公,郡廪生,官任高州镇台。三世祖志仁四公迁居雷州英利英良和迈碳。三世祖程五公,郡廪生,迁居琼州临高。程浪斋公在程村开基立业,至今约年,已繁衍至34代,衍生出高雷廉琼四府超十万人口,程村浪斋支系乃我国南方程氏最大支系之一。该村居民为汉族,属广府和闽南交融民系,通用闽语系雷州话和粤语系湛江白话,居民系半耕半渔生活。
二、人口迁徒
明清时期程村人口稠密,自明朝起就曾衍生出周边程西、程东、北界、竹园仔、井仔尾等程姓村庄。程村历史鼎盛时期已有多口丁(即男人),最早兴盛于明朝万历到崇祯年间,后期兴盛于清朝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之后程村衰落于清朝末年,道光之后由于连年遭受贼寇掠夺,干旱失收和瘟疫侵袭等因素,导致杀死、饿死及病死的人口无数,其后很多村民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到外面躲避未归,有的甚至去番(下南洋)讨食,这直接加快了程姓在高雷地区开枝散叶的进程。
程村历代先祖先后移居迁播地:
1、南宋末年三世祖宣义二公迁建遂溪岭北镇调丰村。
2、南宋末年三世祖程庄三公迁居广西合浦,后裔再分迁南宁、芩溪、高州、信宜、电白、吴川、茂名等地,据统计此公衍生出的人口不少于三万人,为浪斋支系人口最多的一个房。
3、南宋末年三世祖志仁四公迁居雷州英利镇英良村、英利迈碳村,其后裔再分迁徐闻下桥圩、徐闻迈陈圩、徐闻迈陈土旺村等。
4、南宋末年三世祖程五公迁居琼州为海南程氏最早开居祖。
5、明朝中期二世祖恭谨公后裔迁居雷州纪家乐只村、*竹村,后再分迁博里村等。
6、明朝中期六世祖恭志大公后裔迁居雷州松竹后排村,其后裔再迁雷州龙门平滩村、雷州龙门平湖村、雷州唐家乌树村、雷州唐家圩等地。
7、明朝中期十七世祖绍贤公迁居雷州英利镇英良村,后裔再迁徐闻下桥镇英利埚村、森寮等。
8、清康熙年间二十一世祖可凭公,二十二世祖耀宗公,二十二世祖耀先公,迁居遂溪草潭镇槟榔园、遂溪草潭镇瓦窑墩村等。
9、清嘉庆年间二十一世祖可珖公,二十二世祖世宗公、世权公、世爵公、世琯公移居雷州英利镇英良村、英利镇迈碳村和保六仔等。
10、清咸丰年间二十六世祖德尊公、德豪公、德镕公、德伦公、德春公和二十七世祖学聪公移居遂溪岭北镇调丰村。
11、清光绪年间二十七世祖学兴公、学光随母移居遂溪县河头镇甲田村。
12、清末有二十八世祖家祥公、家富公,二十九世祖昌梓,二十六世德孙公,“去番”未归(东南亚或美洲)。
13、民国初二十七世祖学洪公移居江门新会县。
据《雷州府志》、《遂溪县志》、《湛江市地名志》、《湛江郊区简志》、《程村程氏族谱》及有关史料记载,程村在宋朝属广南西路(即现广西)管辖,元朝属湖广行省,明清两朝属广东省遂溪县二十二都崇礼乡管辖。年后,法属广州湾公使署新圩公局管辖。民国时期,属湛江市新鹿区。年初,属湛江市新鹿区管辖。年后,属湛江市郊区新圩乡管辖。年9月30日后,属湛江市郊区红光公社管辖(12月改为湖光公社)。年12月至年3月,属湛江市郊区湖光公社管辖。年3月至年8月,属湛江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湖光武装部。年8月至年1月,由湛江市革命委员会直属管辖。年1月后,属湛江市郊区湖光公社管辖。年后,属湛江市湖光区公所管辖。后,属湛江市郊区湖光镇管辖。年后,属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管辖。
自然资源程村位于北纬21度03分37秒,东经度06分23秒。程村坐西北向东南,地表为雷北火山群喷发所形成的台地,赤红土壤。程村既有低洼丘陵台地,也有平原、海滩涂湿地。程村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园地水田有红土壤、沙土、红黏土,宜种宜养,宜居宜业。主要自然资源有水田亩,旱地亩,林地亩,海滩涂(包括红树林)多亩,是国家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场多亩,淡水养殖场多亩。该村地下全为火山玄武岩,在国家建设需要时随时都可以开采,现程村有采石场两个。
程村四周现保存有约亩的原始生态林。特别是村南的一个约40亩的古榕菀,由太极莲花池、千年古榕、万年火山蛋、百年龙眼园四块组成。村前是九曲十八弯的白浪水古鱼埠。现村内保存有大量百年以上乃至千年珍稀名木古树,主要品种有:细叶榕、高山榕、见血封喉、香樟、鹊肾、龙眼、杨桃、*皮等等……
漫游程村,纵观海角古埠头,风光旖旎,古木葱茏扶疏,鹤鹭遨翔竞逐,绿水青山环绕,构成程村独特的风景线。故清朝乾隆翰林陈昌齐欣然为程村题书,古村楹联“喜学派长留立雪门高信箕裘之克肖,看胄华日盛擎雷源远知锺毓之方新。”该村二面环山,二面临海。民宅倚山而建,居高临下,错落有致。村前田野中间酷似一幅太极八卦图案,与田野接壤的是宽广的白浪水红树湾海滩湿地,远处是烟波浩荡的南海。村四周茂密的古樟树林环抱着这座颇具神奇色彩的古村,整个村庄的山坡田野、海湾如盘龙虎踞,似麒麟吐书。
故清朝光绪年遂溪知县陈学有诗赞曰:“隆隆百福土,源源万世居。高山人所仰,崇林凤所栖。参天有老桧,自出千里驹。盘踞如龙虎,怡然麟吐书。后靠有青山,前面临海堤。九曲迴萦水,回方山绕围。鹏程腾万里,俯瞰凤凰池。物华皆天宝,人杰地灵奇。”可见程村人文景色真乃巨观也。
程村完好的生态,堪称湛江一绝,特别是解放前,那时保存完好的热带原始季雨林带,其面积不少于亩,林里满山尽是野果,林下遍地中草药。早期的地下*,常隐蔽于此打游击,靠野果野菜充饥补充体力、中草药疗伤,躲藏在此的地下*同志就是依靠这些作为掩护并建立起程村秘密联络站,所以程村的风水林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生产经营年程村人均GDP为元。主要收入来源为:
一、农业种植
该村生产农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甘蔗、花生、番薯、叶菜为主,兼种花卉和水果,主要品种是富贵竹、发财树、甘篓、细叶榄仁、海枣、白银、香蕉和火龙果等。
二、养殖业
该村现有海水养殖场1个,主要养殖金昌鱼、罗非鱼等。淡水养殖场3个,主要养殖罗非鱼、鲢鱼、鳊鱼等。
三、畜牧业
该村家家户户散养鸡鸭鹅三禽,现有养猪场3个,年存栏约头。养牛场1个,年存栏40头,养羊场2个,存栏约90头。
四、林业
该村现主要种植快速丰产桉林和风景树。
五、物流运输
该村现有货车22台,运营客车4台,其他机械2台,以个体运输为主。
六、其他生产
该村现有石料加工厂2个,村中个别留守人员主要是务农采海,其他青壮年主要是外出务工经商等。
公共设施程村村北有省道S线通过,乡道料村线从村后通过。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鉴:
年全村实现通电照明。
年全村普遍通电话。
5年全村村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
9年新建公厕一座。
年建成仿宋式门口牌楼一座。
年程村文化楼落成。
年全村主要巷道安装路灯照明。
年建成饮用深水井一口和饮水塔一座,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年建成灯光篮球场1个,文化广场2个,程氏祖园(古榕菀)为该村森林公园,村外崩决海域建有红树林湿地公园。
年新建公厕、千年祖村文物馆各一座,并完成全村排污管道、污水处理池工程,再就是北边村口和南边村口景观改造,同年完成程氏开族千年八卦井的修缮保护工程。
年全村路灯更换成LED太阳能路灯。
年省级绿道工程即程村段建成同车。
基层组织年程村村民理事会和程氏组词理事会成立。
年筹备程村青年会。
年成立程村*支部。
古代建筑一、古祠堂
程村现存有祖祠1座,宗祠2座,祠堂遗址一座。
程氏祖祠,始建于宋代,清嘉庆九年移址至程村南边榕园,咸丰年间焚毁,后又移回北边园,年再次重修,基本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为三进三间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硬山顶。面宽13米,进深46米,占地面积平方米。以中轴线分一进前门,二进中门,三进拜亭,四进大殿堂。琉璃瓦面,屋脊四面龙纹朝角。大门口有两个大石鼓,门联“程门三夺魁先祖英风传四海,氏族皆挣秀后昆文采耀千秋。”中门楣悬挂“大宋赐进士”,“三代四进士”匾额。大殿堂后面悬挂“洛水流波进士承恩观俎豆,程村分派镇台受宠耀蒸尝”楹联。大殿堂两侧悬挂“于大宋任大夫宦雷州誉广声扬箕裘万代,自莆田迁东岸住程村螽斯奕振俎豆千秋”楹联。
村北边山生态林里有明朝程氏祖祠遗址一座,现该遗址长满野生樟木,不过还可以清楚辨认出由青石条砌成的祠堂基座,基座前面立有先祖考取功名的旗杆石一蹲。
二、古神庙
程村现保存有神庙4座,遗址2座。
1、程村主庙“武当山庙”,始建于宋代,重修于道光年间,年再次重修,基本保持清代建筑风格,仿古建筑。该庙坐西北向东南,为三进三间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正面宽11米,进深32米,占地面积米。以中轴线分一进前门,二进拜亭,三进大殿堂。琉璃瓦面,屋脊四面鳌鱼朝角,双龙戏珠。此庙供奉真武、雷首、文昌、乌王、忠王、白马、将*等诸神。
2、程村土地庙,该村南北路头各有土地庙1座,始建于宋朝,原先全是石雕结构,年重修,基本保持清代岭南风格,仿古式结构。该两庙坐西北向东南,为一间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正面宽2米,进深3米,占地面积6平方米,红土瓦面。此两庙供奉土地太奶两神。
3、护坛将*庙,该村南昌剑坑前生态林里现遗存有“飞来将*庙”一座,此庙始建于乾隆年间,呈石雕式结构,整体由青石构成,正面宽1米,高1米,进深1.2米。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青石构成的屋脊、四面墙壁、拜台,庙内有清光绪年间雕刻的“有求必应”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呈浮雕体,此种刻法在本地非常少见,应为湛江不可多得的文物。
4、程东古土地庙,现程村村前东面遗存有土地庙一座。此庙始建于明朝,面宽1.2米,高1.5米,进深1.5米。原来是程东村奉祀,为程东村土地庙,清末程东村衰落,此庙现已荒废。此庙坐落在一棵直径达2.7米的见血封喉大树下,坐东向西,整体呈岭南风格石雕式结构,屋脊、四面墙、拜台等全是大青石构成,现还遗存有石狗一座。
三、清代大屋(大夫第)
该村保存有传统岭南民居——程村大围屋,门楣上书有“耕读”二字,属广府民居。此宅是清朝任广东布*司经历厅程维勳的房子,其房子的主人连续六代有人在朝为官,堪称耕读世家。此宅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硬山顶,南边角建有瞭望塔一座,房顶四周走廊建有枪眼,面宽36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屋坐西北向东南,以中轴线分东西两侧,共有5个天井,32间房。该村中间还有破损残旧清代建筑2座,都是属于岭南广府民居,以传统四合院传统砖木结构为主。
四、程村古牌坊门楼
程村大门楼,始建于乾隆年间,年重修。门楼宽18米,高8米,保持清代风格,仿古牌坊式结构。大门横匾“将*村”、“程村”,大门两边有清乾隆时岭南才子,时任翰林院编修陈昌齐题书的楹联:“喜学派长留立雪门高信箕裘之克肖,看胄华日盛擎雷源远知锺毓之方新。”
五、古井
程村现在保存有古井3口,其中以村前八角大井最为著名。
1、程村开村八角井,始建于南宋,坐南向北,井壁、井栏均以青石构筑八角形,井口是由一整块大青石雕刻而成,成圆形结构,直径1.4米,外围直径6米,深8米。一年四季井水都保持离井口深1米水位,水源清甜。程村八角井时间久远,现正在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程东古井,始建于明朝,该井坐落于程村东面崩决海边,原系程东村民饮用水之井,坐东向西,井口、井壁、井栏均由红砌成圆形结构,直径1.8米,深4米。一年四季井水从未干枯,现在水源还可以饮用。
六、古碑楹联古诗
1、大学士碑,此碑原来系立在宋朝古程氏祖祠里面的,后来祠毁碑失。于8年程村修建排水渠被挖出来才重见天日。此遗碑高80cm,上文为宋进士敕封翰林大学士,落款年份为南宋景炎二年(即公元年),可惜下一半部分还是遗失未能寻回。此碑乃是皇帝敕封为程村二世祖南宋进士雷发公立的进士碑。
2、古楹联,现古祖祠堂遗存清朝乾隆翰林院编修陈昌齐为古村题写的楹联“喜学派长留立雪门高信箕裘之克肖,看胄华日盛擎雷源远知锺毓之方新。”宋朝祠堂楹联两对“东岸迁居泯世泽,卜京分派振家声。”“镇守南疆流长渊源大宋安宁三世耀,忠义效国志远文化古业程村四贤万代传。”
3、古诗,清朝光绪年间有遂溪知县陈学为程村题写的村景赞美诗,曰:“隆隆百福土,源源万世居。高山人所仰,崇林凤所栖。参天有老桧,自出千里驹。盘踞如龙虎,怡然麟吐书。后靠有青山,前面临海堤。九曲迴萦水,回方山绕围。鹏程腾万里,俯瞰凤凰池。物华皆天宝,人杰地灵奇。”
七、古墓葬群
现在程村周边遗存自宋元明清程氏先人古墓葬超过座,大多是墓碑、墓栏保存完好的古墓。其中以始祖浪斋公、二世祖雷发公、三世祖原道公、十一世祖粹峯公、十四世祖务永公、十七世祖绍峯公,十九世祖梅屏公、十九世祖元甲公、二十世祖尔岸公、二十世祖耀祖公、二十世祖缵选公、二十世祖缵广公、二十一世祖可元公、二十一世祖可宪公、二十一世祖可标公、二十一可欣公、二十二世祖世炳公最为著名。以上祖墓均有墓碑,都由石块、石栏围圈。
㈠宋代古墓:
1、始祖浪斋公墓,与翁氏全圈,葬村北那郁桥之东鲤鱼墩。程浪斋,字仕宦,又名程惠,宋进士,官任雷州知*事。这座墓葬俗称旗官墓,墓场呈葫芦形,座东南向西北,墓圈面积达1亩多,整个墓场面积大约8亩,分六进。首进拜台。二进为石栅,石栅之间分别有4根石柱,石柱呈六角形,石柱顶端似清官帽形,三进两侧分别有直径为60厘米的瑞云石雕一对,左题“高雷廉琼四府合族重修”字样,非常气派。四进为石雕五祀。五进为祭台,六进为主墓碑,碑方额,文记:“程氏碑记,大宋题始祖考诰授奉直大夫讳浪斋公、妣诰命翁安人之墓”,落款为“道光丁亥年仲秋吉旦立”和其子孙分居地同立碑人名字。碑顶用一巨石雕重檐屋脊天面,似一阁楼。墓后立有程氏土神碑记一方。
2、二世祖雷发公墓,与梁氏全圈,墓葬村北那郁桥之东。程雷发,公是宋进士,敕授翰林大学士。该墓与始祖墓格局基本一致,墓葬俗属旗官墓,墓场呈葫芦形,坐东向西,墓圈面积约6分地,总面积约3亩,分六进。首进拜台,二进为石栅,石栅之间分别有4根石柱,石柱呈六角形,石柱顶端似清官帽形,三进两侧分别有直径为60厘米的瑞云石雕一对,左题“高雷廉琼四府合族重修”字样,非常气派。四进为石雕五祀。五进为祭台,六进为主墓碑,碑方额,文记:“程氏碑记,大宋题二世祖考赐进士讳雷发公、妣诰命梁安人之墓”,落款为“道光丁亥年仲秋吉旦立”和子孙分居地同立碑人名字。
此两祖墓系程村最早的开基始祖墓,从程村开基到衍生移居变迁反映了宋元时期,雷州半岛人口迁徙的一个历史侧面,为研究古代雷州半岛地区的社会状况提供了详实、确凿可参考的史料和佐证。程村始祖从宋朝由福建莆田迁徙到湖光镇临海地区的村址,至今已繁衍了粤桂琼三省约10万人口。
㈡明朝古墓:
1、十一世祖粹峯公墓,程粹峯,字叠山,公是明朝监生。此墓葬在程村大坡坎岭,坐北向南,墓碑高1.2米,墓碑后面有由四方石条托起的棺盖状的大青石,墓葬俗属鱼鳞墓,又叫船盖墓、石棺墓,墓棺长1.5米,宽60cm。
2、十四世祖务永公墓,程务永,字声斋,号依甫,公是郡廪生。此墓葬在程村北边园,坐西向东,墓碑高1.6米,三进结构,墓碑落款是大清嘉庆十一年,此碑不仅记载了务永公后人一百多个人名,还记载了后人生平的官衔职位,完全是一本家谱书,此碑形式在湛江地区少有。
3、十七世祖绍峯公,程绍峯,字咀灵,号神芒,公是明朝监生。此墓葬在程村大坡坎岭,坐东向西,三进结构,四周有石砌围栏,碑高1.3米,墓葬俗属鱼鳞墓葬,呈石棺形,棺石长1.5米,形宽80cm,高60cm,此墓又叫石棺墓。
㈢清朝古墓
1,二十一世祖可元公墓,程元甲,字魁然,号顶甲,公是清顺治年监生。该墓葬程村大坡岭,坐北向南,三进结构,四周有青石砌成的围栏,碑高1.2米,有屋脊形碑记盖,墓碑后面有一座由青石砌成的石轿,石轿高1.7米,宽1.2米,墓葬俗属石轿官墓,属称石轿墓。
2、十九世祖梅屏公墓,程梅屏,字大邦,大清顺治庠生。该墓葬山豪山,坐东向西,三进结构,四周有青石砌成的围栏,碑高1.2米,有屋脊形墓碑盖顶,目前有一具石棺雕刻,长1.2米,宽60cm,高70cm,墓葬俗属鱼鳞墓葬形式,俗称鱼鳞墓,又叫石棺墓。
3、二十一世祖可宪公墓,程可宪,字名扬,号成章,大清康熙年监生,太学士。该墓葬程村草菉坡南,坐南向北,六进结构,这座墓葬俗称旗官墓,墓场呈葫芦形,座东南向西北,墓圈面积达1亩多,整个墓场面积大约3亩,分六进。首进拜台。二进为石栅,石栅之间分别有4根石柱,石柱呈四角形,石柱顶端似清官帽形,三进两侧分别有四角石柱一对。四进为一块青石雕成的形宽1.2米的拜台,非常气派。五进为祭台,六进为主墓碑,碑方额,文记:“程记,大清题考国太学士可宪程大公之墓”,落款为“道光丁酉年仲夏吉旦立”和其子孙分名字。碑顶用一巨石雕重檐屋脊天面,似一阁楼。墓后立有程氏土神碑记一方。
4、二十一世祖可钦公墓,程可钦,字毅直,大清监生。该墓葬程村大墩坎后菊园,坐北向南,四进结构,墓矿由青石砌成围圈,墓前有拜台、香烛台,墓碑高1.3米,有屋檐脊状碑记盖,后面有石刻土神碑记。
㈣程村五灵山竹园尾墓葬群,据程村族谱记载,该墓群为程村十五世祖前的先人墓葬,墓葬时间应为明朝,此处墓葬俗属鱼鳞墓葬,呈石棺形。单式分两座,墓棺长1.3米,宽80cm,高60cm,有墓碑;双式分为双排合葬墓一座,墓棺长1.6米,宽80cm,高70cm,墓碑已毁。
八、古港鱼埠
程村村前的崩决白浪水海湾,一直以来就是那郁埠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郁圩、那郁古埠开埠于明朝洪武年间,衰落于清朝咸丰年。明清时期,程村先民就通过此海湾运柴米到琼州等地贩卖,回程换回椰子槟榔等物品。明清时期,寇贼海盗也经常闯入此海湾,打劫程村沿海村舍,以致民不聊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湛江市*府启动西南堵海工程,也是在程村崩决海滨爆破采石。当时石块都是通过铁轨输送到帆船里,然后再运到东海民安和雷州沈塘海滨,自古以来程村崩决古鱼埠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
九、古石狗
程村现在遗存石狗4尊,最大的那蹲高cm,非常威武。最小的仅40cm,又称袖珍石狗。石狗是湛江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具有雷州特色,曾被专家称为“南方兵马俑”。程村石狗最为珍贵的是2年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一尊“三脸石狗,”此石狗具有三个脸面,是古时候安坐在屋顶上守屋的,其设计具有辟邪的寓意。此种形式的三面石狗,目前在湛江地区仅发现3尊,所以非常珍贵。
十、古马槽
程村石马槽现存放于程村八角井旁边。此石马槽雕刻年代为南宋年间,据说系南宋时期程村二世祖程雷发公养马之用器物。该石器是用整个天然青石雕刻而成,形深约达1米,直径1.6米,槽口边缘呈莲花状,如此之大的青石皿器在湛江地区实乃非常罕见也!
十一、练武石
程村现存练武石有2具,一大一小,乃宋朝皇帝敕封给程浪斋和程雷发工作为练武之用,两具石器都是用整个青石雕刻而成。大的高60cm,有斤;小的高50cm,重有斤,非常有历史价值。
民俗文化一、族谱文化
程村《程氏族谱》现存道光年间编修的一套,年由程宝珍编纂的,年重修一套,年重修的一套。《程氏族谱族规与家训》在清乾隆时已收入《程氏族谱》。
程氏家训:
●“父之贵者,慈也;子之贵者,孝也;弟之贵者,恭也;夫之贵者,和也;妇之贵者,贤也。”
●“事师长者,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小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岁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诗书不可不学,礼仪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宗族不可不和,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也;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信仰、年例文化
程村村民信仰道教、佛教。村内有武当山庙和飞来神庙。武当山庙祭祀的是真武大帝、雷首公等神。祭祀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和农历正月廿八。飞来神庙,供奉“飞来将*,”又叫护坛将*,寓意“有求必应,”祭祀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就表演木偶戏、吊灯,村民家家户户杀阉鸡烧炮祭祀神灵。古时正月十五至正月十七日三天游神、扫巷。游神时有舞狮、穿令箭等活动,扫巷即用轿抬着村神游走村内街巷,赶走村内不祥之物,夜晚表演雷剧。
三、抢炮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是程村一年一度的年例宝诞庆典,最为观止的是“抢炮头”活动。抢炮头这种传统民俗活动是湛江地区少有的民俗,该民俗最早起源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约的历史。这天不仅有庙会、祭祀仪式、烧炮、“抢炮”等传统习俗,其习俗有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丁发财之寓意。当日,家家户户摆上供品拜完神后,烧完炮后。各家摆上几桌酒席招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场面空前宏大。夜幕降临,往年捡到炮头的人家在拜祭酬神后,先在地堂燃放鞭炮礼炮营造满堂红的气氛,继而开始燃放花炮,接着开始“抢炮”。“抢炮”者不分男女老少,以抢到“炮头”为目的,抢到者将赢得幸运、吉祥。随着地铳“轰”一声巨响,“炮头”便腾飞冲天,缓缓飘落地面,村民们蜂拥而上,捡炮、传炮、争炮,演绎出两百多年传承下的“抢炮头”。
民间传说程村有“飞来神庙”和“有求必应”的传说。据说在南宋年间,在一个雷电风雨之夜,一块有“有求必应”的神石降落此庙。故取名“飞来神庙”。此庙面朝大海,距崩决渔港码头不足一百米。据说此庙夜间发光,古时渔船进港可按神光方位安全抵港。另外“有求必应”,据说村中凡是没有男丁的年轻夫妇前往此庙求子,必定会“有求必应”,第二年肯定喜得贵子。但祭拜时一定要在神前生杀雄鸡祭拜才有效,其他祭品一律禁用。1、明嘉靖到万历几十年间瘟疫、寇贼屡次打舍劫村致使程村村里十室九空,人口损失惨重。
2、万历三十二年海康知县剿贼追至程村村后和那柳村之间的程村港附近战死。
3、清朝康熙元年迁海令迁程村海滨居民多口,令迁内地五十里。
4、清道光十一年到咸丰四年鼠疫、霍乱和流感致使程村人口锐减一千多人,几乎到了灭绝地步。
5、年,一场特大龙卷风横扫程村,大风过处千年古榕树被连根拔起。十几间房屋倒塌,变成1人死亡,13人受伤。这是程村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6、年市*府修建东海大堤,程村全村领域掀起了一场爆破采石高潮,为当年大堤提供石料做出极大贡献。
7、年市*府启动修建西南大堤,在程村崩决滨海地区建设了一个大型爆破采石场,那个爆破石场最高峰时有1多人同时工作,石块都是用铁轨输送到船里运到通明湾;同年*府开建那郁溪堵海工程,据说当时把整个那郁溪围堵起来建水库。同时该村也因此损失了那郁溪西岸成千亩岭海。
8、5年11月10日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带队到程村参观指导工作。
9、5年12月23日,湛江市委、市*府组织三市三区两县的三级干部在程村大榕苑广场召开“创建文明村”现场会。
主要人物1、始祖程浪斋,又名程惠,字仕宦,南宋进士,年赴雷州府任知*事之职,官衔奉直大夫。
2、二世程雷发,字伯声,号统辖,小名寅即,南宋嘉定十一年生(即公元年),年三十九中宝佑四年(公元年)文天祥榜丙辰科进士,官居翰林大学士,与下埠纪应炎同榜同为湛江市区最早的进士。
3、三世程原道,生于南宋嘉熙二年,字德性,号问学,岁进士,敕授修职郎,县训导。
4、三世程宣义,生于南宋淳佑年,字干斋,号有能,岁进士,敕授修职郎,琼山县训导。5、四世程文勉(敏),生于南宋景定年,字勤斋,号好学,郡廪生。6、五世程宽厚,生于元朝至元年,字有容,邑庠生。7、七世程逸居,生于元朝大德年,字特立,大学生。8、八世程必仁,生于元朝至正年,字复礼,监生。9、八世程确信,生于明朝洪武年,字守本,郡廪生。
10、十世程智亮,生于明朝洪武年,字志嚝,邑庠生。
11、十一世程粹峯,生于明朝洪武年,字叠山,监生。
12、十一世程松唐,生于明朝永乐年,字不彫,郡廪生。
13、十二世程礼整,生于明洪武年,字齐斋,邑廪生。
14、十二世程悦廷,生于明正统年,字光国,贡生。
15、十四世程务永,生于明弘治年,字声斋,号依甫,郡廪生。
16、十五世程竹林,生于明成化年,字盛然,郡庠生。
17、十六世程修齐,生于明正德年,字平治,岁进士,敕授修职郎。
18、十七世程绍世,生于明朝嘉靖年,字垂统,监生。
19、十七世程绍峯,生于明朝万历年,字明灵,号神芒,监生。
20、十九世程于明,生于明朝万历年,字德斋,监生。
21、十九世程梅屏,生于大明天启年,字大邦,邑庠生。
22、十九世程元甲,生于大明崇祯丁卯年,字家榜,庠生。
23、二十世程尔岸,生于明崇祯年,庠生。
24、二十世程象墉,生于大清康熙十三年,字玉藩,号持国,庠生。
25、二十世程缵远,生于大清康熙巳酉年,字仁深,号久洽,郡增生。
26、二十一世程可元,生于大清顺治年,字魁然,号鼎甲,监生。
27、二十一世程可章,生大清康熙庚辰年生,字名芳,监生。
28、二十一世程可炳,生于大清康熙丁酉年,字名扬,号德斐,郡庠生。
29、二十一世程可宪,生于大清康熙庚辰年,字名扬,号成章,监生。
30、二十一世程可标,生于大清雍正壬辰年,字名显,监生。
31、二十一世程可钦,生于大清雍正年,字毅直,监生。
32、二十二世程世德,生于大清雍正乙卯年,字行孚,号无忧,恩赐登仕郎。
33、二十二世程世绳,生大清乾隆丁巳年,郡增生。
34、二十二世程世宝,生于大清乾隆丙辰年,字行珍,号待聘,邑庠生。
35、二十二世程世则,生于乾隆乙酉年,字行表,又名嘉平,邑庠生。
36、二十二世程世炳,生于大清乾隆年,庠生。
37、二十三世程必严,生于大清雍正年,字圣朝,号名世,恩赐登仕郎。
38、二十三世程必昭,生于大清雍正甲寅年,字圣臣,号良佐,恩赐登仕郎。
39、二十三世程必端,生于大清乾隆壬戌年,字圣敬,恩赐登仕郎。
40、二十三世程维勋,生于大清乾隆年,监生,布*司经历厅。
41、二十四世程士京,字至庸,岁贡,恩赐登仕郎。
42、二十四世程士修,生于大清嘉庆年,监生,敕授按擦司照磨。
43、二十四世程士衡,生于大清嘉庆年,监生。
44、二十四世程士培,生于大清嘉庆年,乙酉科岁贡生。
45、二十八世程家贤(—),字宝珍,公在粤二十二干教毕业,历任教导,抗日战争时期任海康自卫团陆*少尉,为我市抗日事业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
46、三十世程永业,字程平,年生,年参加革命,中共*员,是湛江、遂溪一带的地下革命组织、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中南*区第四野战*,曾担任连长、营长、后勤处处长等职务。年因伤病逝世,后被追评为烈士,享年40岁。
47、三十世程永春,又名程春,年生,中共*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陆*江西*区独立团*委,副师职,后任湛江燃料公司*组书记,局级干部。
48、二十九世程昌巧,字秋巧,年生,曾任正规*营长,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任湛江糖厂科长、郊区*委委员。
49、三十二世程孟生,字海生,年生,南昌*校毕业,曾任正规*营长,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任湛江市物资局干部。
50、三十世程永毓,字庆玉,年生,曾任团级助理,后任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庭长。
51、二十八世程家首,字华生,年生,在广州医科学院(即现广州医科大学)毕业,先后医院医师、医院主任兼专家。
革命烈士程永业,字程平(——),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程村人。
程平早年出身学者,一九四二年参加革命。为当时湛江郊区、遂溪一带地下革命组织,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破坏敌人那郁据点,笔架岭战斗英勇作战,身负重伤。为解放湛江做出杰出贡献。
一九四七年编入中国人民解放*中南*区第四野战*。一九四九年加入中国共产*。曾担任:部队供给员、管理员、连长、营长、后勤处处长、*需员等职务。
一九五六年五月,在中南*区中南放空团因受伤患病逝世,终年仅40岁。
程平同志早年参加革命,为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是程村杰出人物,优秀子孙。
程平一生为革命贡献了全家(他儿子和妻子都被害),程平同志的胞兄嫂(程永水、彭玉兰)是革命堡垒户,程平同志一家是革命家庭。
村落荣誉1、程村自古被誉为遂邑望族,阁里有“三代四进士”荣耀,位于该村村北那郁桥东鲤鱼墩的程氏始祖程浪斋公和二世祖程雷公父子进士墓,于7年被评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5年12月,程村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
3、6年3月,程村被评为湛江特色文化村;6月被评为湛江市优秀安全文明小区;12月被评为湛江市五有五无村庄。
4、7年2月,程村被评为湛江市最美的村庄,同年被评为湛江市生态示范村,11月被评为湛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5、8年,程村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村。
6、年12月,程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7、年,程村被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府评为广东省文明村。
8、年,程村被为广东省名村。
9、年,被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府评为湛江市创建生态文明五年行动生态文明村。
10、年,被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
村落图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