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深,你的猪养得真不错,全都是大肥猪。”12月4日上午,合浦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的扶贫干部杨先友来到常乐镇阳月村贫困户家中,远远地向正在猪栏里喂猪的王秀深打招呼。“老杨又来啦!”王秀深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此时,合浦县西场镇的扶贫干部杨坤,则正在西场镇马池沟村中召开会议,准备为接下来的国家检查工作做工作部署。杨先友和杨坤是父子俩,也是一同从部队里转业出来的*转干部,杨坤说没和父亲一起扛过枪是一个遗憾,虽然两人是来自不同单位的扶贫干部,但在扶贫战线上,他们又有机会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两人脱下了*帽又戴上了草帽。
老同志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年初,合浦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的杨先友主动申请到远离县城35公里的常乐镇阳月村开展扶贫工作。原来,老杨开展乡村工作已经许多年,早在年就以乡村指导员的身份一直在阳月村开展工作,对阳月村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比谁都要熟悉,对于脚下这片土地和阳月村的村民,老杨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杨先友从脱贫攻坚战开始就一直在阳月村开展扶贫工作。脱贫攻坚战开始,就一丝不苟地抓精准识别工作,全村八百多户一共三千多人,他每户都登门谈话、考察。后来,村支部书记王标文因病不能继续在村中开展工作,他担起担子,出任了阳月村第一书记,各项工作都一手抓,并在后来获得了上级领导高度肯定,老杨也从村民口中的“杨组长”变成了亲切的“杨书记”。
阳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共14户人。年动态调整,老杨对着*建甫说到:“不用担心,我做你联系人!”,本着不落一户一人的原则,新纳入的一户贫困户,老杨很直接的就决定了,如今再去到*建甫家,已经为他修好了抽水水塔、新房和厕所。年,面对肢体残疾的王秀深和他精神残疾的妻子,老杨鼓励他们通过小额信贷*策发展养殖肉猪的产业,如今家中已经有二十几头猪长成待售,收入大增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杨书记’是我们的恩人,没有他我们就没有今天啊!”村里的贫困户每次向外人提起杨先友,心情都激动不已。
新战士不辱使命破解难题西场镇马池沟村同样距离县城约35公里,但是却和阳月村分布在县城的一东一西,在这里,来自西场镇人民*府的干部杨坤,正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基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去年7月,西场镇人民*府选派杨坤赴马池沟村驻村扶贫。“当时,儿子刚刚出生,妻子和孩子正是需要我照顾的时候,并且母亲得了癌症,化疗后身体一直欠佳,我更需要多替父亲照顾家里……”杨坤至今仍对妻儿、母亲心怀愧疚,“但是能扎根基层参加扶贫工作,是我的荣幸”,面对困难,杨坤努力克服,面对家庭,杨坤也细心协调,让他感觉到更加欣慰的是,家里人无比支持他的工作。
面对扶贫这一全新而艰巨的任务,杨坤没有退缩。不同于父亲的老道和充满经验,驻村后的第一个星期,他除了每天走访贫困户外,就是利用晚上空闲的时间大量翻阅往年的各项材料,和村里的村民聊天,询问大家都去哪里务工,家里盖了几层的楼房,小孩子在哪上学,用大量的时间快速学习,积极地了解村情、民情,在上任后短时间内掌握了马池沟村的基本情况,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单位的领导还夸奖到:“虽然小杨看着年轻,干起扶贫工作来却像一个多年的老手了。”父子兵携手并肩迎接胜利杨坤经常向父亲讨教关于帮助脱贫的经验和技巧。“最主要是帮助他们依靠自身劳动脱贫,不能光靠简单的*策兜底或是送钱送物,扶贫要扶根,这样效果才能长久。”杨先友指点儿子说道。
父子俩工作上是大量同步的,于是经常会电话交流经验。今年疫情来临突然,父子俩都没准备,仅仅在家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二就各自赶往村中开展设卡防疫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我父亲从没提过,我更加不能落后。”杨坤提起年初紧张的防疫工作时,总是这样的一句话带过。老杨想起当时的情况,其实比起待在家的家人,他更加担心的却是一同在前线的儿子。
如今,在脱贫攻坚战即将全胜之际,开会、下村,加班到深夜是常事,这一对父子平常就更加难见面,杨先友总说:“只要我儿子还坚持在岗位上,我也就不能落后。”平常只能通过电话互相慰问,生活上,他们是亲密无间的父子,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工作中,他们是携手并肩的战友,互相支持又暗暗“较劲”。相信未来在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父子两人仍能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陆俊君版面设计|小余编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