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钦州书院福江书院
TUhjnbcbe - 2021/3/12 16:48:00
福江书院是清朝时期浦北兴建的16所书院之一,旧址在今浦北县福旺中学内。书院有完善的办学机构,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有清晰的办学历史沿革。单日讲经书,双日考教诗文,攻习举业,文风鼎盛。浦北县福旺镇福江书院复原图(年摄)(刘维波?提供)清咸丰七年(年),地方绅士吴达堂、李厚斋、黎耿庭、梁玉林、余穆庵、李载石、李思轩、谢傅岩等人共同联名向廉州府提交申请书,请求准许福旺建置书院。同时,向地方父老发起募捐,并明确提议:凡捐钱至百仟以上且格外鼎力者,准许设立禄位于书院中享祀。一时间,地方父老积极捐赠,共收到捐赠办学经费千文。在福旺圩护民庙右旁空地建造书舍、厨厕20间及一座有葫芦顶装饰的四层文昌阁。清咸丰十年(年)七月,福江书院建成使用。聘请横州(今横县)告老翰林学士朱永观为首任山长,吴达堂、刘运熙为教谕,教训生徒。将建造书院余钱购置院田两处,年收租谷萝(每萝15公斤)。年建造的大门牌楼奠基石碑(年摄)(刘维波?提供)清同治六年(年),李步宽、梁国城、黎绍光、谢傅岩、余作荣等乡绅认为,按形家正理(即风水理论),福江书院院门偏侧,文星横向,有碍于功名正路,且书院日益兴隆,入学者日众,书院原有的讲堂书舍狭矮且不够使用,不利于开展教学活动,遂商议另建肄业之所。是年,发部劝捐,获捐款铜钱千文。在距文昌阁一箭之地(今福旺中学校址)购地,十月,动工建设新书院课堂书舍。建设期间,因欠工钱,又再次发动捐款,此次复捐得铜钱千文。新建书院于清同治十二年(年)竣工,建成讲堂连院门3座,左右学舍16间,以及桥梁、厨房、厕所、围墙等。至此,书院共有讲堂、书舍40间,肄业士子名。新书院落成后,继续用院中田产出租生息,除了用于支付山长工资及书院日常开销外,还按月考课,用于支付士子花红、膏火、奖赏等。今福旺中学内的学校沿革碑记(年摄)(刘维波?提供)福江书院的第二任山长是灵山县石塘镇苏村人,举人出身的刘运熙,第三任山长是浦北县寨圩镇朱砂街人,贡生出身的阮德光,第四任山长是灵山县石塘镇苏村人,举人出身的丁翰熙。清光绪三十年(年)废科举,兴办学堂。福江书院改名为福江高初两等小学堂,聘请横县贡生雷大珍任校长。当时学堂主要讲授国文,兼开设数学、历史地理和一些自然科课程。书院建成以来,文风日盛,人才辈出。清同治五年(年)丙寅科:福江书院士子赴广西崇善县(今崇左市)应试院参考,有李奎春、李江春、李富春、李芳春等十八人榜上有名,后世称为“福江书院十八学士”。同科还有阮德光在廉州府应试院考取岁贡。清同治九年(年)庚午科:林苑生,福旺镇脚木根田人。在广州贡院参加乡试中举,成为清朝时期可考今浦北县境的唯一一名举人,曾任广西泗城知府兼凌云县知县,加恤大仆寺卿衔;梁以衡,郡增生,福旺北兰村人;吴鸿友,考取监生,福旺犁头垌人,曾任贵州省修文县知县。清同治十二年(年)癸酉科:李汉春,郡增生;李泽春,廪生,同是福旺凤山新村人。清光绪二年(年)丙子科:*运镇、*运韬兄弟同时考取国学生,北兰村人。清光绪五年(年)己卯科:李浚春、李霖春兄弟同时考取国学生,凤山大村人。清光绪八年(年)壬午科:李景桂,监生,凤山坡村人;蒙安秀,郡增生,大湾大园村人。清光绪十一年(年)乙酉科:陈藩业,邑庠生,镇脚佛子头人。清光绪十四年(年)戊子科:林永楷,廪生,镇脚栗木山人。清光绪三十二年(年)丙午科:林永江,岁贡生,镇脚木根田人。清宣统元年(年)己酉科:李存赋,优廪贡生,凤山大村人,福旺地方名中医;阮清元,邑庠生,万垌杨山麓人;陈廷梅,邑痒生,镇脚佛子头人,后留学日本,民国时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广东省昌江县县长,广东省*府咨询,廉州中学学监。仍存的书院时期的古井(年摄)(刘维波?提供)此外,吴凤友,镇脚犁头垌人,不参加府考,投笔从戎,先参加刘永福黑旗*,后参加同盟会领导的防城起义,民国2年(年)出任广东省警卫*二十四团团长;彭济昌,镇脚马鞍石人,于宣统元年己酉科在考场因病不能完成答卷而落第,后在廉州中学任教,人称上八团书柜;*道南,福旺北兰人,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民国时期曾任陆*步兵中校、广东省琼崖县知事。辛亥革命后,福江小学堂更名为福江小学,历任校长依次为:彭云卿、王廷绍、梁庭驹、谭水详、梁以东。民国15年(年),经林永江、陈廷梅、*道南、李文典等人发起成立中学筹办委员会,磋商申请申办中学,联合其他乡绅共同签名后向省*府提出申请,获得批准。福江小学改制为中学,定名为广东省合浦县立第二中学。当年下半年成立升中班,次年招收第一届初中学生正式上课。合浦二中成立有校董会,掌管中学的财务收支及教职工任免事宜。期间还办有附设小学(福江小学),福江小学隶属合浦二中,简称二中附小,使用旧书院文昌阁部分校舍,并以附小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课堂。合浦二中的优秀学生,大多一边在中学深造中学学业,一边在附小兼课教书。民国30年(年),合浦二中增办高中部。小学部迁移到垌心寺另办,独立开课。民国32年(年),合浦二中建造一座仿欧式大门牌楼,大门左右两侧各嵌有一方“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元旦奠基”石碑(至今仍存),分别由学校发起者、学校经费管理委员会立启。建成时,时任广东省省长李汉*视察南路,途经福旺,学校请他书写校名“广东省合浦县立第二中学”镶嵌在牌楼顶部正面。合浦二中为当时百里之内的最高学府,有充足的经费支持(除原福江书院的院产外,民国年间的捣神运动又充来不少庙产),能够从广州、香港等地聘请来许多高水平的大专、本科毕业生甚至留洋人士任教。当时除了福旺本土子弟就近求学外,也吸引了石康、常乐、张*、北通、龙门、小江、寨圩、乐民、平睦、官垌等外乡青年来求学,甚至灵山、横县、兴业、博白、陆川、北流等县也有青年学生慕名而来。民国36年(年),合浦二中全校有15个教学班共余学生。少部分考取各类高校,继续深造;大部分走进社会,在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事业上大显身手,由于众多的毕业生散布在各地的小学任教,人们用“福旺出教师”一话来总结福旺教育特色。年冬,福旺地方解放。合浦二中全体教师赴灵山县城参加中小学教师训练团集训学习。集训结束后,由灵山县*府委派曾宪溥来校主*。年,合浦县分析合浦、浦北两县,合浦二中更名为浦北县第二中学,简称浦北二中。年浦北二中更名为浦北县福旺中学,简称福旺中学,校名沿用至今。福江书院自创办,随时代变化曾数次更名,但作为办学机构一直未曾中断。福旺中学作为全县建校史最长的中学,深入挖掘书院文化,传承书院良好学风,百年老校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教学质量、学校管理都取得多项荣誉,为地方培养了大量人才。(刘维波)

来源:《钦州书院》

编辑:颜兴

审核:郭少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钦州书院福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