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清华人下百村,入千户,工作在广西基层
TUhjnbcbe - 2021/4/6 17:56:00

编者按:十年来,将近名清华学子奔赴祖国各地,以基层选调生的身份丰富了职业选择的内涵。校园内他们行色匆匆,往来于实验室与图书馆,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折返于田间和厂房。他们念念不忘赤子之心,秉持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将自己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在基层播撒无悔青春,在岗位书写人生答卷。

周水祥,男,年生,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清华大学法学院届法律硕士。年定向选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工作,先后在北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室任职。期间,曾抽调参加经济园区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现北海综合保税区)B区建设。年到乡镇工作,经历过三个乡镇,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委常委、石康镇*委书记。

我工作刚满九年,正好一半时间工作在市直机关、一半时间工作在乡镇基层。年我毕业时还在拍摄、年初上映的《无问西东》,很多校友都看过。社会上很多人说这是我们清华的宣传片,姑且不论。我们每个时代的清华人,确实都在追寻着内心的真善美,都在前赴后继报效祖国。很多校友用自己的行动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民情怀。

当年,我们法硕84班,我担任班长,我清晰地记得52个同学中有22个选择了公共服务部门,其中,去基层的超过80%,也正是基于这个重要原因,我们班获得了“启航奖”集体奖。我以作为这样一个班级的一分子为荣,更为母校给予我的“清华人”身份为荣。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内心思考,供大家参考。

“管”扶贫、学本地话:

与基层公共服务初步结缘

我到乡镇工作之后,先是在北海市合浦县西场镇任副镇长。当时分管了一项工作:扶贫。年9月,那时还没有“脱贫攻坚”的提法。但很快,这项工作成为“十三五”期间的一号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的启动仪式,就在我到任的一个月之后。

到任后下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和村干部、村民之间都很“客气”。我讲普通话,村干部和村民讲廉州话。他们讲话,我笑笑;我讲话,他们也笑笑。我是没听懂;他们是听懂了,但不知道讲普通话。整个西场镇都是讲廉州话(廉州话是粤语的一个分支)。我是江西人,在市委部门工作的四年也都是讲普通话。所以,当时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关就是语言,我压力很大。咬着牙,我拿出当年学英语的劲头,对比了很多资料后买了一本奇书——《粤语会话三月通》。

尽管廉州话只是粤语的一个分支,发音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毕竟是同一个语系。这本书里有系统的“粤语概说和语音”介绍,包括粤语声母、韵母和声调,非常适合系统学习,而且配了书和光盘。我当时几乎是随身带着、随时学习,手机和MP3播放器里面也都拷贝了。到后来,有上级领导到贫困户家慰问或者核查,我都是翻译。从年开始,这本书就在北海的选调生中被传阅学习了,年还在一个刚到乡镇工作的博士选调生手上。

书籍《粤语会话三月通》

语言学习笔记

从年的精准识别到年收官,我已近全程经历“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管”扶贫、学本地话,这是我与基层公共服务的初步结缘。

了解基层:从下百村、入千户开始

在逐步解决语言问题的同时,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震惊的事情:年11月19日,西场镇西坡村村民毛某某,到县信访局和扶贫办“告我”,三条:业务不熟,精准识别评估分数审核不严;和村干部沆瀣一气,对他们家有偏见;作风官僚,没有实地全面核查。总之,没有把他们家评为贫困户是错误的。我一直在市委部门工作,那个时候对“告状”的“心理承受范围还比较小”,心情混杂。

我经历了工作当中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有人就我分管的工作“告我”;第一次,有人到信访部门上访“告我”。鉴于该村民说的情况部分属实,后来我和镇纪委书记一起到他家,对照《评估表》和*策文件,一项一项核实并答复。我后来起草的答复书,至今为止,还是我们县在这方面工作的样本。但是,这件事给我极大的警醒,也改变了我的工作方法。

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哪个乡镇,我要求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全面地掌握全镇的情况,摸清贫困户的家底。现在文件要求乡镇*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我其实在两年前早就走遍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记日记,坚持了很多年。现在我的日记里还能找到不同时期从事扶贫工作的记录和思考。走访贫困户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很多时候,我都是中午不休息,再利用早上、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去走访。通过自己走访,以及要求乡、村干部按照这样的标准走访,掌握了全镇的情况,解决了以前“不知道扶谁”的问题!

处理投诉时的日记

夜访贫困户

与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座谈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清华人在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

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时下西部地区的重要任务。年3月,我到合浦县石康镇担任*委书记。针对梳理出的全镇扶贫产业不强等突出问题,我走遍了每个村(社区),并结合石康镇的实际,拿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因地制宜,走一条产业扶贫之路,使贫困户在发展大洪流中脱贫致富。这一指导思想也受我们北海市委主要领导启发,也是我想分享给校友们的一句话:我们是清华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到基层工作必须要有经济思维,不能再用传统的搞法,要用发展产业的模式去推进脱贫攻坚,去带领地方发展。

这其中,我们首创的村、企产业合作“管理费模式”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路径示范意义。探索这个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仅仅年4月份一个月,我就密集考察手机配件厂、塑胶花厂、皮包厂和服装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11次,并主持召开专题会议5次,主持谈判协商会8次。

在与贫困人口共筑脱贫致富梦的同时,怎么样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这都是清华人在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

带队考察服装厂

参与基层治理:

需要责任担当和经验积累

在乡镇一级基层治理中,除了打击违法犯罪,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我获得了法律硕士学位,但是基层治理中的很多问题,比在学校时研究过的任何一个案例都更棘手和更复杂,而且必须要面对和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单维度地去考虑,比如,单纯从法律上,或者从经济上,都没法解决。怎么做?首先,需要我们基层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责任担当,这是前提;其次,需要了解基层,了解所在地区群众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惯式;最后,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情、理、法”的平衡艺术。

调处纠纷不是基层治理的全部内容,但却是主要内容。我从合浦县曲樟乡到石康镇,牵头解决了大大小小的“三大纠纷”(土地、山林、水利)。其中,我牵头处置的年合浦县公馆镇南山村与曲樟乡中城村坟山纠纷打砸群体性突发事件和石康“10.8”故意伤害案后续堵路事件算是典型案例,想分享给大家。

处理突发事件现场

年清明期间,公馆镇南山村朱姓村民与曲樟乡中城村李姓村民因坟山纠纷发生严重冲突,打伤5人,砸毁1台汽车挡风玻璃。当时是周日,我连夜从市区赶到曲樟乡*府大院已经是晚上八点。面对着满院子黑压压的人群和汽车,我一下车就有人靠过来。“你是什么领导?拍得了板吗?”话语中咄咄逼人。“可以。”我回答道,“咦?讲普通话?一个戴眼镜的,还讲普通话,书生说话能有什么用。”听到我讲普通话,又有人表示不屑。

村民们的情绪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有所缓和,人群中争吵声不断,眼看形势马上就要再次失控。我马上对准那几个“话事”的人喊:“今晚,我代表*府,是帮你们处理事情的,你们要是想处理,就听我的,我负责代表*府给你们一个交代;如果不想处理,出了事,你们就都等着‘进去’!”喊完了,我也丢了一句本地“客骂”。双方发现我骂人用了客家话,人群静了几秒钟。随后,几个代表降了降声调问怎么办。把握好了火候,我立即和公安部门协同处置。

经过各方配合,连夜平息了双方多人的严重冲突,创造了“当晚协调、当晚赔偿、当晚和解”的历史记录。当时,我面对满院子火药味的愤怒双方,也是强作冷静,带着乡分管领导和公安干警,从晚八点到凌晨一点,妥善解决了可能酿成大规模群体性冲突的事件。

到石康镇工作后,“10.8”故意伤害案后续堵路事件发生。年8月29日,石康镇松树园村江西队几十人以与联盛砂场土地纠纷为由,封堵该砂场进出道路。该土地纠纷自年10月延续至今,村民到各级*府上访不断,期间发生“10.8”涉枪故意伤害案,双方积怨已久。我和镇长、分管*法镇领导在报告县委县*府后,率领干部近50人到现场处置。经过艰苦谈判,9月6日,砂场负责人、村民和*府调解员三方友好握手签字,6年多的严重冲突得以彻底解决。

我事后总结,能较为圆满地解决这些事:对农村基层工作的熟悉,葆有的为民情怀,较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担当意识是关键因素。

而纠纷调处到什么程度?要从基层治理的角度去找答案。上面两个案例给我提供了思考和实践。随后,我在石康镇提出纠纷调解“双握手”标准,即让纠纷双方握手,让纠纷双方和*府调解员握手。这很难,却能真正不留尾巴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找到的答案。

需要强调的是,*中央于年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治理中如果有涉黑涉恶问题,则需要从讲*治的高度忠诚担当,严厉处置,不是调处的问题。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有理念的实践,也有痛点

这次防控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对很多乡镇基层的同志来讲,是一次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也是从*理念的大检验。我全程参与并指挥了辖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既是指挥员,也是一线战士,过程中既有理念的实践,也有痛点。

一方面,突出科学有序防疫。防疫是技术活,不是蛮干、简单的思想重视和人海战术能防控住的。弄不好,还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人员感染和时间被动。我是卫生健康方面的外行,恶补了很多课,也随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华人下百村,入千户,工作在广西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