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山中,那一束绽放的寒梅记鲁山县瓦屋镇第四
TUhjnbcbe - 2021/4/8 21:03: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较之山外,山中的秋天早了些。不知名的花儿、草儿铺满沟沟岭岭,与远天的白云交融生辉。

山路弯弯,羊肠道似的,车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行走。越过一道岭,拐过三道弯,一阵朗朗的读书声飘荡在山村的上空。

红桂吐蕊,树影婆娑,一排漂亮的教学楼赫然在目,这就是鲁山县瓦屋镇第四小学刘相公村学点。

年9月,杨雪梅从县城到这里支教。年7月,支教结束,在乡亲们的挽留下,她留了下来。4年来,就像一束寒梅,傲然绽放在大山中。

“我是大山的女儿,对刘相公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杨雪梅年4月出生在瓦屋镇刘相公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与许多山里孩子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走进城镇,过上幸福生活,一度也是她的梦想。为了走出大山,从小学到初中,杨雪梅孜孜以求,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9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郑州铁路师范学校。年6月师范毕业,经招教考试,同年8月,被分到瓦屋镇马老庄中学,实现了儿时的夙愿。杨雪梅说:“教师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为教好学,她一心扑到工作中,所教的班在瓦屋镇一枝独秀。年5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她被选调到鲁山县实验中学。前些年,刘相公村学点教学质量连年都在下游徘徊,村民们纷纷把孩子转到镇上或县城读书,上级教育部门一度准备撤销这个学点。每次回娘家,目睹母校衰落的样子,杨雪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疼。年9月,根据教育部门有关*策,县城学校对口支教农村学校。父亲把杨雪梅喊回家,以*员的身份与她面对面谈话,动员她回村支教。“我的爷爷、我的爸爸和我们兄妹4人都在刘相公小学读过书。对这个学点,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经过深入思考,并征得爱人同意,杨雪梅决定请缨回乡支教。经批准,杨雪梅被安排到刘相公学点支教。她把4岁的孩子留在县城,让爱人照看,踏上了支教之路。“回家”就要为“家”分忧解难。杨雪梅主动要求执教二年级数学和五年级英语课,并担任五年级班主任。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从改变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采取个性化教学法,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辅导,因材施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说:“我要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有付出就有回报。当年期末考试,杨雪梅执教的班级名列全镇第一。不少家长感叹说,这教学成绩前所未有呀。

“如果不选择留下来,这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年7月,2年的执教生涯就要结束。乡亲们听说杨雪梅要回县城了,纷纷挽留她。村妇女主任李草拉着她的手说,我代表全村人来挽留你,你忍心看着学点被撤掉吗?老校长和学生家长也一拨一拨登门劝说她留下来。杨雪梅的父母都是老*员,受家庭熏陶,姐妹四人也在上大学期间或参加工作之初陆续加入了中国共产*。在刘相公村,他们家是名符其实的*员之家。70多岁的老父亲杨光凡也对她说。“雪梅,咱们是*员,你得起带头作用。再说,乡亲们把你看得这么高,你能忍心走吗?”杨雪梅的爱人是信阳人,参加公选考录到鲁山一高教学,公公婆婆都不在鲁山生活。在她支教的2年间,爱人一个人拉扯孩子,既要操持家务,还要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选择留下,就要和孩子再次分开,再者,也将失去晋级机会。一时间,杨雪梅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如果因为我离开了,学校被撤掉了,对不起全村人”,杨雪梅说。学生们的期盼,乡亲们的挽留,让杨雪梅下决心留下来。为不影响教学,经与爱人商量,她把孩子也转到了刘相公学点。当年9月,刘相公学点负责人退休,在村干部、学校教师和家长们的一致推荐下,瓦屋中心校任命杨雪梅为学点负责人。把学点办成让大家信赖的学校,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抱着这样的想法,杨雪梅争得上级教育部门支持,公开聘用5名代课教师,充实教学力量。同时,身先士卒,执教三、四、五年级英语课,并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担任学点负责人,责任更大了,工作更忙了。每天早晨,杨雪梅总是第一个到校,晚上,又是最后一个离开。讲课、听课、辅导学生、指导备课,忙得不亦乐乎。为指导好教学,每周,她还要至少讲一节公开课,听四节推门课。周三下午放学,组织年轻教师集中研讨教学心得。学校老师说,杨校长就像陀螺,一刻也闲不下来。有的年轻老师抱怨说,杨校长要把我们带“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雪梅努力下,刘相公学点教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高。年全镇期末综合考评,学点从过去的倒数第一跃至第三名。

“教学是良心活儿,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生在农村,长在深山,让杨雪梅养成了山一样的性格,一旦认准的事儿,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做下去。当一名优秀教师,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刻在她的心上,矢志不移。对她来说,扎下根,教好学,让孩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再苦再累也值得。年12月14日,天降大雪,考虑安全,全镇都停课了。为了在恢复上课时不影响孩子们上学,杨雪梅与其他老师们早早来到学校清扫积雪。正清扫间,杨雪梅突然晕倒了。当时大雪封路,乡亲们找了辆农用架子车,把她拉着到几公里外的省道上。父母联系了一辆带防滑链的车,医院抢救。经过医生诊断,杨雪梅劳累过度、体力透支,必须住院治疗休养。当杨雪梅苏醒过来,看见父母围着她的病床焦躁不安时,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么大的人了,还要让父母担惊受怕。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是住院休养,还是回校上课,思虑再三,医院待了一天,就咬牙回学点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年来,刘相公村学点在瓦屋镇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连年名列第一。过去转到外地就读的学生,也像飞倦了的小鸟,一个个又转了回来。学点学生从4年前的人增加到现在的人。一位到学点检查工作的领导感慨说:“这个学点原本是要撤掉的,没想到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不让农村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在杨雪梅协调下,年8月,平顶山市蓝海合唱团在刘相公学点设立了乡村音乐厅。年9月,又争取来了乡村少年宫项目。每天下午放学,杨雪梅把老师们组织起来,学弹琴、学舞蹈、学美术,练书法、练唱歌,然后再上课教孩子们。当悠扬的琴声和嘹亮的歌声飘荡在小山村上空时,学生家长聚集在一起,感受这破天荒的变化。杨雪梅的爱人在鲁山一高教音乐课,每次去刘相公学点,她都要求爱人上一节课。年春节期间,爱人不慎骨折,杨雪梅把他接回娘家照护。养伤期间,爱人拄着拐杖到学点义务上课。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杨雪梅从读经典诵经典入手,让师生们陶冶情操,感悟继承传统美德。年,学点参加全县第六届经典诵读展演比赛,选送的节目《弟子规》以98.9分的成绩获得全县第一名。年全县第七届经典诵读展演比赛又获得一等奖。素质教育在刘相公学点深深扎下了根。“把爱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静待花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唤醒另一个灵*。刘相公村学点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杨雪梅知道,对这些学生来说,比知识更缺的就是爱。早在支教之初,杨雪梅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学期对学生家庭走访一遍。6年来,她家访不断,足迹遍布山村的每个角落。几乎每个学生家长都有杨雪梅的手机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中,那一束绽放的寒梅记鲁山县瓦屋镇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