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日记
每逢“三月三”,广西各地都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过节方式,穿梭在当地街头,品着一碗特色美食,似乎就能感受到壮家儿女在节日里满满的开心。
吃货记者云小妞:
每年的“三月三”,在合浦的街道上,都会有妇女拿着小摊卖当地的特色美食——鸡屎藤,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怪异,不过味道真的是非常好。
当地的说法是,每年的“三月三”,只要吃上这个美食,就会去掉一年的霉气,吉祥如意。
一大早,合浦的街道、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妇女们把制作好的鸡屎藤粿条,拿到市场里吆喝。“粿条”看起来就像粉,但是口感比粉更具弹性。通常闽南、潮汕、广西的客家人,对于凡是用米粉为主料,面粉、薯粉等辅料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或“粄”。
合浦还珠市场摊主陈桂财
平时卖差不多七百多斤八百斤,如果到节日的时候就会两三千斤都有的,还仅仅是一个摊位哦。
合浦市民梁女士:
吃了驱虫,吃了肠胃好,反正就是一种风俗来的。
鸡屎藤
是一种植物,它的味道有点像鸡屎,所以大家都称呼它为鸡屎藤。但是它也是一种中药,有止痛解*,消食化积,活血消肿的功效。
每年开春后,在合浦的一些村路边、田埂上就会长满鸡屎藤,村民们摘下一小袋,回家捣腾一番,一碗风味独特的鸡屎藤糖水就出锅了。
在合浦县中心的一家老甜品店,鸡屎藤糖水特别受欢迎,这也是陪伴着老板罗晓慧长大的食物。
老板罗晓慧
小时候多地方都有草丛,就会有很多鸡屎藤,去到哪里都能闻到这种味道。
到了节庆,晓慧就和家里人来到村头,采摘新鲜的鸡屎藤叶。光摘还不行,得挑最“美味”的,一般来说,越臭的越新鲜。而第二步,就得选用优质的大米了。
晓慧姑妈告诉我们,食材中的大米一般要泡五到十个小时,拿手一搓,它就成粉了才使用。这样的米吃起来不那么粘嘴,口感也更好一些。
鸡屎藤叶子和上泡好的大米,用机器磨成汁,再用面粉搅和起来。最后,用压面棍反复压,压成一块一块的,再切成片。而且煮糖水前得用冷水先过一遍,这样的口感才会更好。虽然在煮的过程里,闻不惯的人感觉闻到的是臭臭的味道,但对合浦人来说,这是一种独有的香味,属于家乡的味道。
吃货记者云小妞
制作好的鸡屎藤糖水端上桌,它原有的鸡屎味已经没有了,飘上来的都是清香的味道,有点像薄荷味。
这一份小小的糖水由于季节性强,成本高,也赚不了几个钱,但十多年罗晓慧却一直不把它从店里撤下。对她来说,这是一份乡情,也是节日团圆的吉祥物,她想把这份家乡独有的美食发扬光大。
食客刘先生
很小的时候,几岁的时候老人就开始做了,每年都习惯吃这种东西
食客蔡阿姨
“三月三”的鸡屎藤,小米做得好好吃的,吃了就会身体健康。